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的行為遭到眾多網友以及專家學者的質疑。蕭百佑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11月15日揚子晚報)
對于“中國狼爸”,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在我看來,“狼爸”只是個案,即不值得全面推廣,又不必全盤否定,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古人說,“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思想發展的速度不同,思維基礎不同,觀察世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就決定了一點:對不同的孩子就必須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有過10年的教育職業經歷,深知教育方式“因人而異”的重要。育人,同治病一樣,不同的病癥、不同的身體、不同的環境就得使用不同的藥物甚至“藥引”。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硬了就有可能發生過激反應,那你要是用“猛藥”必然出差錯;有的孩子,可能只差一張紙捅破,必須要用佛教“棒喝”的方式,那就得憑借“獅子吼”了。
蕭百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北大的大門,這并不意味著他成功了,也不意味著他的教育方式成功了,這只能代表他的教育方式適合他的三個孩子進入北大校園的路徑。其他,則意義不大。其實我感覺蕭百佑也算幸運,他并沒有遇到特殊的孩子,否則他的育兒經歷不一定是這個樣子。假如別人不顧自己孩子的特點強行使用“狼爸”的手段,說不定就會發生悲劇。
在教育領域,很多人渴望找到一種一勞永逸的教育手段。單一的嚴厲不行,那就一味的寬松;在現代摔了跤,就要孩子去讀圣賢經。孰不知,這樣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存在。打固然不好,但有的孩子有時也需要踢一下屁股;和風細雨誠然受歡迎,可對有些孩子偶爾的暴風驟雨也是必要的。成功的教育,沒有唯一的手段,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中國狼爸”,只是一個教育案例,沒辦法也不可能成為教育規律。要想教育突圍,我們應該明白一點:適合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下一篇:家長應提高孩子“抱負水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性:“分年齡段學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