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美國學生不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行動上都很獨立,大事、小事都由自己安排決定。這和他們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也和整個社會崇尚自我有關。
美國法律規定,16歲可以考取汽車駕駛執照。我的美國同學Amanda非常想擁有一輛自己的車。在她16歲生日那天早晨,她起床后就看到了一張爸爸、媽媽寫的生日賀卡,同時還附有一張圖。她按照圖上的指引,從家里的不同角落先后找到了車內裝飾物、擦車工具,最后找到了一個精美的紙袋,打開一看,里面是一把汽車鑰匙。Amanda跑到屋外,看到院子里停著一輛新車。她欣喜若狂。早餐的時候她的家長和她說好,只為她付了半年的購車貸款,算是送給她的16歲生日禮物。另外半年的貸款她需要自己付,同時汽車修理、保養和汽油費也由她自己負擔。高興之余,Amanda開始規劃自己的打工計劃,生活一下子緊張了許多。當她迎著同學羨慕的目光開車去學校時,很是得意了一陣。但沒過幾天,她又開始坐校車上學了(美國公立學校坐校車免費)。我問她:“怎么不開車了?”Amanda說:“汽油費又漲價了,還是坐校車合算。打工攢的錢還得慢慢還貸款呢。”
這就是美國的家庭教育,凡事和孩子講清楚,并不強迫其接受。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一切后果要自己承擔。因此,不論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課外活動上,還是放在打工上,都是孩子自己的決定,自己心甘情愿的,所以,再苦再累再難,也沒什么可抱怨的,自己的決定嘛!
不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在關于人生設計的大事上同樣如此。比如,關于高中畢業后上不上大學、上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等等,美國孩子都是通過學校的升學顧問、大學招生咨詢會上的專家、朋友、網絡來尋找答案。很多人早早就想好了這些,并著手準備。家長會提出自己的建議,但一般都尊重并同意孩子的選擇(其實家長知道,不同意也沒什么意義)。我的好朋友Kate大學想學新聞,她就有計劃地利用假期時間去自己向往的大學參觀、咨詢,還參加有關的夏令營和會議,為的是對自己將要上的大學和專業有更多的了解。
中國的家庭教育,并不有意識地主動培養孩子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大多數家長認為,一切和提高學習成績無關的活動都是瞎耽誤工夫。慢慢地,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淡,自立能力也越來越弱。這和家長對孩子培養的初衷南轅北轍,這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作者系北京市人大附中學生,2005年曾代表中國中學生赴埃及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同年赴美國參加了中美高中生交換計劃,在休斯敦高中學習一年。
下一篇:孩子打工父母該把持的尺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種父母的孩子網癮戒不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