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你想過不浪費孩子的生命,讓孩子16歲大學畢本科業、18歲研究生畢業、21歲博士畢業嗎?”
“這可能嗎?簡直異想天開!”
然而,當前的確有家長這么做,且信心百倍。他們實踐的正是社會上悄然興起的“超前教育”。
日前,一場北大中國名師巡回報告會在廣州舉行,吸引了上千名家長及學生前來聽課,面對專家們出神入化的演示和“推銷”,家長們有些驚嘆,也有些懷疑……
半信半疑,正是當前普羅大眾對超前教育的主流看法。
現場演示引發好奇爭議
“13乘以9等于多少呢?” 13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特色數學專家何德耀現場即興發問。
問題一拋出,臺下很多家長和學生紛紛口算或心算起來。
“伸出你的雙手,數到第三個手指,放下,你會發現你的手型剛好是答案117。”何德耀一邊講,一邊演示著。
頓時,臺下一道道好奇的目光齊刷刷聚焦何德耀。“真絕呀!這么準呀!……”何德耀展示的是他的快樂超速學習法。
那如果是“14乘以9,18乘以8……這些怎么比劃呢?”、“手指會不會不夠用?”……臺下有學生照樣畫葫蘆,卻發現此辦法不靈驗了。何德耀立刻表示,其他的數字又有其他辦法。“那豈不是很難記住,記這么多方法還不如記乘法口訣!”有學生認為。
何德耀說,除了數學,英語、漢語也都有法可循。比如“海”字,是由“水”、“人”、“母”三個偏旁構成,由此你想到水是人類的母親,有水才有生命。“漢字的偏旁部首是有意義的,了解這些偏旁部首就比較好記憶漢字,否則就比較困難。”又比如英語單詞“spring”:是春天的意思,它還有彈簧的意思,怎么記憶呢?“你看,s像一個能彎曲的鐵絲,p就是你按壓彈簧時砰砰的聲音,這樣子不就好記多了。”
盡管何德耀的描繪栩栩如生,但還是有學生發問:有人每個人的聯想都不同,豈不是每個字、每個單詞的意義都不同?
倡導超前教育專家、教授袁鴻林也到現場演示英語和漢語教學方法。他歸納為:顛倒順序,先學英語,再學拼音。“三歲的時候,孩子進入到一個語言敏感期,這時候我會先教他英語字母,因為漢語拼音的發音與字母的發音很相似,比如說‘柱子’,我會告訴她Z-H-U-Z-I,以英語字母的方式去學習,然后用搜狗拼音法在電腦上打出一連串跟“柱子”同音的詞,這樣他就可以同時認識很多漢字了。
不過,臺下有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初一學生徐敏對羊城晚報記者說,他寧愿按照漢語和英語各自規律,循序漸進地學習,不然連英語和拼音的讀音都很容易混淆。
遵循規律還是人為拔高?
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發現,形形色色的超前教育正成為當下充滿誘惑的許諾,很多家長都抱著孩子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主動嘗試接受超前教育的挑戰。
比如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就學會電腦操作,會三位數以上的珠心算,會寫盡量多的漢字等,否則就會對幼兒園興師問罪。有些家長為了達到某種神奇目的,更是不惜花重金,比如把孩子送去夏令營8天,花費近萬元學習神奇記憶法的,這些都是為了借助超前教育達到神童的境界。
“假如真的可以這樣超前教育,那傳統教育還有存活下去的意義嗎?”聽完講座,也有家長對此類方法心存疑慮。家長陳女士認為,“孩子應該按照正常順序獲得知識,就像一棵樹一樣,什么時候長葉、開花、結果,都是有規律的,這樣超前灌輸其實是拔苗助長。”
有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時間表,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順應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去學習,才能事半功倍;人為地拔高,其結果是孩子累、大人更累。而更糟糕的是,它很可能使孩子從小把學習視為一件痛苦的事。
廣州大學的周燕教授也不主張超前教育,她認為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確實要培養天才兒童,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先天條件,如果孩子很小就很有潛質,她也不反對家長或學校對其加以培養,但也要有科學的方法,要因勢利導并創造積極的條件。其次,周圍環境、學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堅決反對填鴨式的超前教育,這種方式是“極為殘忍”的。
對此,何德耀和袁鴻林反駁說,他們的教育方法并不超前,而是遵循了大腦發育的規律,超前教育的說法是相對于滯后的傳統教育而言的。
“人的成長,某個階段就是某方面的敏感期,比如說,三四歲是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的能力很強,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機會呢?如果過了這個敏感期,學習就會更困難,就像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人去學習溜冰很困難一樣。”
挖掘潛力還是貽害無窮?
袁鴻林說,現行教育體制忽視了早教的巨大潛力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最大可能性,導致了優秀學生的生命浪費。若要改變傳統教育,最根本的是實施良好的早期教育,從三四歲開始學習包括中文、外語和算術(四則運算)等內容,在6歲時達到和超過現行小學2、3年級的程度;科學調整和壓縮現有課程內容,再用約3年時間完成全部小學課程并部分延伸至初、高中課程。在各用2年時間(合計4年)學完初、高中課程。再把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的10年壓縮至8年。
“如此高強度的學習,誰能接受得了?”有家長質問。袁鴻林表示,只要孩子的生理、心理正常,就適合這樣的訓練方式。何耀德也說,并不是說只有天資超過一般人的才能接受超前教育,只要情緒快樂、方法上先進就可以到達學習目的。
但是多位教育專家指出,不少年輕父母為了更早地看到成果,不惜忽略孩子能力的積累,而只求快些讓孩子接受知識,事實上卻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此外,有些超前教育,似乎對孩子目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孩子幼年接受了不正規的教學方式,養成了不良的習慣,以至在以后真正的學習中無法接受正確的教學,影響其發展。
對此,天河教育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先烈東小學校長張錦庭校長亦有同感。他說,本來孩子對生活是充滿陽光的,超前教育也是對孩子的極大挑戰,萬一遭遇挫折后會對自信心的打擊是很大。長此以往,會對生活產生陰暗面,影響是極其惡劣。國家對天才兒童的研究做得不夠,社會配套也不夠,家長不應該盲目迷信,超前教育一旦流行起來,會給孩子和家長造成無形的壓力。
下一篇:成績不好名字惹的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需要“逆向關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