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次,王先生帶著女兒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正準備殺一條活魚的時候,王先生的女兒突然大哭起來。細問之后才知道,女兒是因為不忍心看著這條活蹦亂跳的魚死掉而哭泣。那位朋友馬上決定放棄做這道菜,把魚留給孩子來養。
由此可見,一個家庭在孩子生命教育上的態度。這個孩子的善良得到了保護,她的父母教給她一個對待生命的規則:美食絕沒有鮮活的生命更重要。
反觀如今,時不時都能看到諸如“不愛惜花草樹木和動物”“青少年自殺輕生”等新聞見諸報端。不少青少年在漠視自己生命的同時,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這些事情的發生與家長教育有關,家庭需在不同階段給小孩進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為什么要進行生命教育?又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呢?
專家分析
生命教育缺失 孩子不懂珍惜
所謂“生命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關于生命的教育。主要是幫助孩子認識并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珍惜其他動植物的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
由于長期以來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圍,生命教育反而成為教育的盲點。正因為生命教育的缺失,孩子才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也不知道愛惜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各階段的孩子應該怎么進行生命教育呢?
專家支招
0~3歲:引導鼓勵孩子接觸自然
0~3歲的孩子與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看見動物,總會試圖去摸摸它的毛發,拉拉它的尾巴,這是他對其它動物和自然充滿愛的表現。有時候孩子在拉小動物的尾巴的時候,可能力度大一點,家長不要責備孩子不懂得愛惜小動物,因為此時的孩子雖有一雙柔軟的手,但是手腳的控制能力不好,不懂得使力。
因此,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主要就是引導和強化孩子與生俱來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這種引導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還應該表現在行為上。如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接觸不同的生命。在碰到小狗時,可告訴孩子:“狗狗是我們的好朋友,你看它多可愛啊,和它做朋友好嗎?”讓他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么多的動物,自己和其它動物都是平等的。不過李錚也提醒道,孩子的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如果不加以強化,就會慢慢消失或是被孩子遺忘。
3~6歲:通過講故事學會保護自己
3~6歲的孩子對一些道理是似懂非懂的。此時家長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講故事,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把一些珍惜生命的故事用孩子般稚嫩的聲音講述出來,實踐出來。還可以讓其接觸一些幼兒畫報、幼兒圖書,了解相關方面的故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對世界有個大概的認識,讓他知道每種事物是怎樣的。如草是綠色的,有些樹是帶刺的,蛇是會咬人的等,這些簡單概念化的東西,和片面化、相對立的認知,孩子理解起來會比較容易。
孩子的生命教育為什么要強調珍惜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呢?為什么要強調保護自己呢?李錚說,生命教育首先要教會孩子的就是如何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然后才是與自然和諧相處。
最后,3~6歲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良好的習慣培養,怎樣和別人相處以及社會規則的了解和踐行。“萬事慎于始”,養成珍惜生命、愛惜生命的習慣,開始階段很重要。此時的孩子通過身體進行全方位的學習,這時應全面開發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只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12歲:提倡孩子身體力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進入到小學的學習階段,關于生命教育主要就是人文精神的培養,父母在此時要有培養的意識。
首先,家長在孩子看課外書、電視、上網時,都要給孩子適當的引導,這時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長要幫助篩選一下,也可以與孩子一同看,共同交流。
其次,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當中去體驗,如動物園、公園、花鳥市場或是郊外。此時的小孩有自己的運動能力,通過養一些花草、小動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也可以在養的過程中培養耐心,與動物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最后,可以經常組織孩子去做義工。如去邕江邊清理垃圾,并告訴孩子“河水臟了的話,河里面的魚就過得不好,就有可能死去”;在植樹節的時候帶孩子去植樹,培養孩子的愛心等等。
越是年齡大的孩子,越要提倡其去身體力行,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珍惜,懂得愛,懂得生命存在的意義。
下一篇:養育孩子要耐心地等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智慧媽媽巧對寶寶無理取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