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猶太家長珍藏在愛子教科書中。他說:“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如果父母過分呵護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絕對沒有獨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猶太名人馬克思也曾說:“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家長為什么放手難?當新生兒呱呱落地的時候,他與母親相連臍帶、血脈相連,這就使放手成為剪不斷、理還亂的難題。猶太家教法則告誡父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更容易適應他們的未來。
在猶太父母看來,不肯撤退、不肯放手,把孩子培養“超齡嬰兒”,“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蚤”是父母對一個美好生命的辜負,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真正為子女幸福著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見的慧眼,自己要向后退一步,為孩子多創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機會。而不是沖鋒在前,一手包辦,擋住了孩子展望未來的視線。
猶太父母認為,如果做父母這份工作可以用績效來考評,一手包辦、越俎代庖的100分父母不見得是成功的標準,換個思路,撤退得當、放手不放任的80分的父母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業績。
不做包辦的管家,做一個參謀、觀察、提醒的軍師是猶太家長對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父母退居二線,鼓勵孩子挺身而出,尋找興趣和愿景,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并付諸實踐。以自己的速度朝著或許平凡卻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盡管一開始飛得慢,卻能續航到終點。
猶太父母對兒女的愛,就是這樣以終生受益為目標,他們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說:我們不做短線,要做長線投資。
猶太民族并不見得比別的民族更聰明,不過,以僅占世界人口0.2–0.3%的比例,誕生出那么多不勝枚舉的天才: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弗羅伊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蕭邦、門德爾松、梅紐因、夏卡爾、卓別林等。1982年開始設立的諾貝爾獎,這個獎可以說是由猶太人所獨占,因為有32%的得獎人是猶太人,其比例是其它民族的100倍。為什么猶太人培養出這么多世界頂級人才呢?在人才培養的成功率上,家庭教育幫助猶太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父母還沒有懂得愛的藝術,可能會說,“特別狠心特別愛”對孩子是不是太狠心,太殘酷,太沒有人情了?
其實并非如此,“特別狠心,特別愛”是以讓孩子長大后生活得更好為出發點,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和素質,它是藏起一半愛,不是丟失一半愛,它是愛得更理性、更科學、更藝術,而不是愛得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迷茫。
有的家長擔心:“特別狠心,特別愛”會不會破壞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這種想法沒理解猶太家教“特別狠心,特別愛”的精髓,沒悟到它隱藏在狠心后面特別愛的那部分。實施“特別狠心,特別愛”的猶太家教,強調愛與教結合,但愛和教都要有度,只強調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愛,他和父母之間的愛也就不會流動。通過對猶太孩子的觀察,我發現“特別狠心特別愛”并沒有隔離開猶太父母與兒女之間的血脈情緣,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凝聚力,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猶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黏糊著呢!就拿我的教育實踐來說吧!
1.我在家里實施有償生活機制,鍛煉他們的家務能力,培養他們的財商和生存能力、管理能力、責任意識,但同時,我也要用愛經營好家庭,讓全家人心心相印。我會跟女兒相約公主茶室,共度溫馨美妙的母女時光;我會跟孩子一起做“時間旅行”,享受黏黏糊糊的親子之樂。當他們留著最甜的橘子給我吃,當他們搶著把雞翅放在我碗里,當他們鄭重地許愿,要交給媽媽一個燦爛的明天,要給我三把鑰匙時,我真是百般滋味涌在心頭。
“有償生活機制”是一把篝火,激發了孩子們的生存潛質,在他們脫胎換骨的改變中,我們的親子之情不僅沒稀釋,反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更感激母親的良苦用心,更欽佩母親的智慧。
2.同樣,愛也是“延遲滿足”最重要課題。當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時,作為父母,你是接受還是拒絕?你怎樣能讓孩子懂得感激而不一味要求?怎樣讓他們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禮物,而是親人,是快樂,是愛。
我也曾經拒絕滿足孩子們的超額要求,但是,我會花費很多心血,讓孩子明白什么東西是真正值得擁有的,從爸爸媽媽為他們做的點點滴滴,讓他們體會到愛的渾厚與深沉,愛的綿長與體貼。
3.越愛孩子,越要后退一步的“特別狠心特別愛”,不是對孩子放手不管、不負責任、放任自流。相反,保持愛的距離,并不代表馬放南山。我就是遠隔千山萬水也跟他分享心事;不越俎代庖,不是撒手不管。相反,我們每個周末都召開家庭會議,一起曬曬太陽,聊聊煩惱,持家比做生意更需要用心經營;我退居二線,鼓勵他們尋找自己的興趣和愿景,并不代表我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了,相反,我更注重跟孩子之間的思想與感情交流,辦事更要從孩子的前途和長遠發展著想。我經常與孩子對話和探討,并常常對孩子加以引導,誘發孩子進行思考。因此,三個孩子也擁有了好口才和判斷能力,在腦海形成“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我以后要做……”,一步步實踐下去,成功隨之而來。
是否要根據“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愛子秘籍改變自己的愛子方式、愛子質量?改變與不改變是家長的選擇,這個選擇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反映出家長的價值觀念。
不過,21世紀,孩子將面臨更加激烈的未來競爭,從小具備自信心、健全的思維模式,具備解決問題、管理自己、管理事務的能力,將為今后的成長、學習和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和積累,就能夠更從容地面對未來。而這些能力的大敵就是溺愛的育兒方式。溺愛是種毀滅性的育兒方式,相信這一點天下父母都有共識。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很多深陷在溺愛誤區中的父母,絲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干將,自己正在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但是,“特別狠心特別愛”的愛子方式,放在經濟寬裕的家庭,執行起來就需要更高的境界。
我的兩個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里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他們很能體會媽媽的艱辛。在我對孩子們的生存教育和理財教育中,更讓他們很早就懂得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幫助媽媽分擔家庭責任。
在小女兒妹妹的成長過程中,家里已經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但是對她的生存教育卻讓我感到糾結、矛盾。
妹妹16歲生日時,我請她在上海的味千拉面吃生日面,因為她喜歡吃那里的骨湯拉面。我們點了兩碗骨湯拉面,服務員給我們倒好了免費供應的大麥茶。然后,女兒伸出小手一招,叫過來服務員說,給我再來杯鮮榨橙汁。我勸女兒說:“妹妹,這里有免費的大麥茶,很好喝,媽媽認為不需要橙汁了。”
那時候,女兒也正處于青春期,她馬上就生氣了,站起來轉身就要走。我喊住她,說:“妹妹,如果你要走,你把媽媽給你準備的生日禮物一起帶走。”女兒想了想,又回來了,我把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和生日紅包一起給她,禮物是一件她向往已久的東西,紅包里另外裝了1600塊錢,寄托著我這個做媽媽的祝福:一帆風順。
等女兒的脾氣消了,我慢慢跟她講道理,“妹妹,一杯橙汁18元,媽媽不是買不起。但是如果你要的任何東西,媽媽都滿足你,你會當成是一種習慣,習慣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可是,社會上的每個人并不都是你媽媽,他們能給你所想要的一切嗎?今天你16歲的生日,媽媽專門挑了這一天,拒絕你,讓你掃興了,媽媽跟你說聲對不起。但是,媽媽這樣狠心,就是想要你記住,如果我無限寬容你,你走向社會就會吃大虧。媽媽今天如果幫你擦了這次眼淚,將來就要幫你擦一輩子的眼淚。”
拒絕女兒喝橙汁這件事,我在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節目里講述過。當時,參加那期心理訪談的嘉賓、心理學專家楊鳳池先生也提到了他拒絕女兒的一件事,他說:“我給我女兒做飯,她那時候很小,剛剛上小學吧,我太太出差,我這人做點飯本身就是費勁,又是大熱的天,做好飯擺上來,我女兒噘著嘴不吃,我說怎么不餓呢?女兒說:‘我要吃麥當勞。’爸爸給你做飯了。‘我不想吃爸爸做的飯,就想吃麥當勞。’我說不可以。她說為什么,難道爸爸沒錢嗎,我說爸爸有錢,爸爸不缺錢,但那是爸爸賺的,你要愿意吃麥當勞,將來你賺了錢你買一麻袋麥當勞天天吃爸爸都沒意見。”
父母愛孩子的心意是永恒的,但是,這種愛的質量有沒有考核標準?猶太父母對這個糾結的心理問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高質量的父母之愛就是“特別狠心特別愛”,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愛。
下一篇:冬日趣味親子游戲大聯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別一味拒絕孩子上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