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父母使用文明用語,可以給孩子樹立起禮儀的榜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使用文明語言的習慣,這對他以后與他人相處是非常有益的。
我以前有個學生叫李本,他父母都是農(nóng)民工,他跟隨父母來到城里,在我們班借讀。
李本特別仗義,喜歡打抱不平,但他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喜歡說臟話。
有一天,李本和班里另一名男生發(fā)生了矛盾,接連罵了對方幾句很難聽的話。那個男生怒了,動手打了他一拳。
這一來,李本忍無可忍,連罵帶打,與那個男生扭打在一起,直到把那個男孩打得口鼻出血,被同學拉開才罷休。
為這事,他的家長也被請來學校。
李本的父親來到學校,了解情況后,走上前揮手打了兒子幾拳,嘴里還罵罵咧咧:“你這個孬種,竟給我惹事,你小子活膩歪了啊?真是個豬頭!”父親氣急敗壞,全然不顧很多同學和老師的圍觀。
我上前制止了李本父親對兒子的打罵,請他坐下來,耐心地與老師、孩子交流。
“以后別再罵人了,少打點架知道嗎?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父親火氣漸小,最后仍不忘連說帶罵地教訓兒子一句。
當父親住了嘴,李本不滿地沖父親的背影低聲嘟囔了一句:“你可以罵人,為什么我不可以?”
父親聽到兒子的話語,回頭怒目瞪著兒子:“你說什么?再說一遍!”
我急忙說:“李本,你先回去。”然后我讓李本的父親坐下來,與他聊起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與孩子之間講話很少使用“請”、“謝謝”之類的詞語,總覺得一家人之間沒必要那么客氣。
小語剛上幼兒園,那時她只有3歲。有一天,我從幼兒園把她接回家后,就疲倦地倒在沙發(fā)上不想動彈。小語見狀,趕忙過來給我捶腿。雖然她的小拳頭輕輕柔柔,沒有力氣,但她那份情意讓我感動,心里暖暖的。
一會兒,小語又屁顛屁顛地拿個玻璃杯,到飲水機前給我接了半杯水,晃晃悠悠地端了過來。
“媽媽,喝水。”小語端著玻璃杯送到我嘴邊。我坐了起來,一手接住杯子,喝了一口,很滿意地笑了。
小語定定地看著我一會兒,突然說:“媽媽,你還沒有說謝謝呢。”我一時沒反應過來。
“老師說,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小語又一次說。
“哦,謝謝小語,謝謝,謝謝。”我明白了她的意思,連忙道謝,最后親了一下她的臉頰。
小語的話,讓我感到了慚愧。天天教育孩子要說謝謝,可我自己卻沒有 做到。
“媽媽錯了,媽媽應該跟你說謝謝。”我低頭認錯。
而小語揚起了自豪的笑臉。
小語的話教育了我,從此,我跟小語、小松交流,都注意使用文明禮貌 用語。
也許有人會說,家人間過于客氣地使用文明語言,會顯得生分,沒有必要。
其實不然。對于小孩子來說,父母使用文明用語可以給孩子樹立起禮儀的榜樣,幫助孩子養(yǎng)成使用文明語言的習慣,這對他們以后與他人相處是非常有益的。
有一段時間,我提議在家里開展“文明語言在我家”的活動。就是要求家里每個人與別人講話,都要使用文明語言。彼此之間互相監(jiān)督,誰若發(fā)現(xiàn)別人說了臟話,或沒有用“請”、“對不起”、“謝謝”等文明語言,就彈一下對方的額頭。
小語和小松對這個活動最熱心,他們每天都樂此不疲地為我和丈夫“糾錯”,發(fā)現(xiàn)誰說話不禮貌,就彈一下對方的額頭。
那段時間,丈夫幾乎天天被小語和小松彈額頭,我也被彈了好多次。
“爸爸,我給你拿拖鞋,你沒有說謝謝。”小語第一個發(fā)現(xiàn)有人“犯規(guī)”了,使勁地彈了下爸爸的額頭。
“媽媽,你讓我?guī)湍愕估瑳]有說請。”小松也不甘落后。
“爸爸,你把垃圾扔到地上了,你沒有說對不起。”
“爸爸,你今天說錯話了,我很難過。”
這種“語言糾錯”,成了姐弟倆玩不厭的游戲。后來婆婆和老父親先后到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小語和小松也不放過他們,短短的幾天內(nèi),兩位老人被兩個孩子彈了無數(shù)次額頭。
他們的認真,讓我們這些大人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如孩子的地方,真是慚愧。
文明語言,絕不僅僅是一種無關緊要的語言形式,它體現(xiàn)的是對他人的尊重,父母對孩子說話時使用文明用語,是對孩子的尊重。
這種傳達對對方尊重的文明語言,會帶給孩子愉悅,使他們更樂意與父母交流。
父母的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孩子的榜樣,可以為孩子打開更好地與人交流的通道。
為了凈化親子溝通的語言環(huán)境,為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長,父母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語。
下一篇:學會和孩子商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