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美國“虎媽”之后,中國“狼爸”來了。
“狼爸”是商人蕭百佑,妻子香港籍,家中一兒三女都在國內接受教育。蕭氏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書今年6月出版,寫的是自己如何將兒女“打”進北大的。據公開資料,兄妹二人2009年參加了“港澳臺全國聯考”,哥哥蕭堯,以591分被國際關系學院錄取,妹妹蕭君以616分被法學院錄取。隨著第三個孩子也進了北大,這種“打”不但讓“狼爸”聲名見長,也招來了討伐之聲。畢竟,“虎媽”式暴力也只限于脅迫,不見于皮肉。
時下談起教育,“可憐的孩子們”是個痛并無奈的永恒主題。現在,前有“虎”,后有“狼”,父母當如何?跟“棍棒之下出才子”有沒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可能?先聽聽“狼爸”的說法吧。
主“打”詞
“我這種打可能被大家誤會了”
“打和講道理一樣重要”……
“狼爸”聲稱自己遵循中國古禮,不僅要讓自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還要在棍棒之下出才子。他在書中大贊“藤條是個好東西,打了不傷筋骨,但絕對的疼,疼了才能記住!”
記者:你太太說,親朋好友的獨生子女逢假期也在你這里學習國學,很聽話。你打他們嗎?
狼爸:他們完成不了功課肯定要打,跟對我的子女是一樣的。
記者:除了打,沒有其他方法?
狼爸:打只是輔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講清楚,怎么做是對,怎么做是錯,怎么錯就怎么打。
其實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形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但必須通過打。
至于打不打、怎么打?請批判我的人好好看我的書。如果我這樣的打法都值得批判的話,那我要請教他們,第一,他們真的不打孩子嗎?從來也沒有打過嗎?第二,他們會打嗎?打的科學嗎?
我在美國都打,我在美國的朋友們現在都向我請教怎么打。我在美國的表妹,今年暑假專門把她8歲的兒子送過來給我教。
記者:表妹的兒子一開始被打時反抗了嗎?
狼爸:沒有。一開始就講清楚道理了,他跟我就有了默契。他很喜歡我的,UNCLE叫得很親。
我這種打可能被大家誤會了,大家可能以為是很粗暴的打。我的打法是:我坐好,動都不動的,讓孩子把手遞高;我拿著藤條,就像拿著煙抽那么自然,打下去我是不用挪位置的。打之前會講清楚,犯了什么錯、打多少下,都要孩子自己說。這絕對不是手打,也不是狂風暴雨般的亂打,而且藤條造成的是皮肉之疼,三天之后痕跡就褪掉了。
記者:你覺得在你的教育方式里,打和講道理,哪個更重要?
狼爸:都重要。國有國法,家有家法,打就是家法。國法跟普法教育一樣重要。那么在家里,家法跟講道理也一樣重要,缺一不可。
記者:在家規上是否對子女有過讓步?
狼爸:沒有空間,絕對零容忍。譬如早上幾點鐘起床,這是沒商量的,除了周末。周末晚上我帶他們出去吃夜宵,會到凌晨兩三點。他們在學校是繃緊的,回到家,在家規上是繃緊的。但是在某種空間、時間和方式上,我是放任他們的。比如他們寄宿學校是周五回家,周五晚上他們兄妹聊天或者去姑媽家里,不睡都可以,我是不管的。
而沒有零花錢,不能看非新聞類、非兒童類、非教育類的電視節目,不能上網聊天這樣的規矩都是死的,沒有商量余地。
除了生活學習的規矩,兒女在其他任何問題上都可以跟我爭論。學識上的問題沒有標準,誰認為自己對都行,可以很自由地講、很自由地回答。但有一條,在學校里的成績不能掉在第五名以外,這個沒得商量。
主“題”詞
“規范小孩子行為的古書必須從小背誦”
“不看電視是對他好”……
種種限制在“狼爸”的教育方法里有很多,比如蕭家兒女被嚴格限制跟同學的交往,去同學家串門必須提交申請書,還得班主任簽字。“狼爸”還認為:“平日里給予的越多,孩子想得到的就越多,如果平日里都沒有給孩子任何東西,突然給孩子一些小獎勵,他們反而會覺得特別幸福,也特別珍惜。”
記者:除了打,能說說你的教育中的其他內容嗎?
狼爸:很多朋友可能不完全了解我的教育。我的書里面都有介紹,傳統的教育就是讀圣賢書,讓他們接受傳統的思想。一些規范小孩子行為的古書,必須讓他們從小背誦,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地體悟其中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給他們講解,譬如《三字經》、《唐詩宋詞》,長大一點之后是《道德經》。他們不懂時就會提出問題,作為家長,一定要給他們講清楚。教學相長,家長必須掌握這些知識,未必之前要通讀,但是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
記者:除了國學教育,你輔導孩子其他功課嗎?
狼爸:數學、化學、英文、物理、生物等等科目完全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來學習,我覺得這就足夠了。因為我讓子女進的都是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所以他們學校教育的任務量還有標準,已經是很好的了。
回到家里,我給他們的,就是周末、假期給他們講一些常識,比如歷史、地理的知識,比如社會的一些問題,我會給他們說透。
很多家長讓小孩自由成長,小孩會接觸很多社會上的人和事,也通過電視、網絡接收很多信息。我的孩子不同,只有我認為有必要讓他們知道的信息,經過我的過濾之后才會告訴給他們。他們會知道社會上在發生什么,什么是社會本質的東西。
記者:你自己有微博,平時你讓孩子上網嗎?
狼爸:家里可以上網,網線在媽媽手上。他們平時做功課是要用電腦的,要上網查資料也沒問題,媽媽要在旁邊看著。這方面是零空間,他們讀書的環境就像大學的圖書館,一張大鐵桌,幾盞臺燈在上面。桌子大概六七米長、兩米寬,是我專門定做的。有時不只兄妹幾個一起讀書,親朋好友的孩子來了以后也能一起圍桌讀書。
記者:提到傳統教育、飲食的限制、娛樂的控制、社交的限制,這些都是你同時在做的,你認為這些方面可以割裂嗎?
狼爸:這些都是整體的,不應該割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規范,必須給他們正確的東西。不看電視是對他好,那么空余出來的時間讓他做什么呢?不給他零食、不給他零用錢,那你給他什么呢?只是不給零用錢孩子就會乖嗎?那是不可能的。
記者:傳統上講寬嚴相濟、張弛有度。感覺你一直是在為子女趕時間,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你是怎么調節的?
狼爸:我的教育不是鐵板一塊。兒女們背書,可能是在池塘邊背,也可能是在河邊背,在山里面背。我經常帶他們外出,只要出差回來,周末肯定會帶他們到處跑。他們去哪里都帶著書的,去餐廳、酒店也都是帶著書的。我自認親和力是足夠的,所以不會有繃得死死的感覺。
疑問詞
能否復制?
“通過嚴格的規矩,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這點很值得推廣”
記者:你認為自己的教育是一個個案嗎?
狼爸:到目前為止似乎是個個案。但是我的幾個孩子都能這樣培育出來,應該可以做一種模式了。我的很多朋友和同學的孩子,交給我之后,完全脫胎換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的模式也是可以推廣的。我沒有資格要求很多人去認真看我的書,但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夠借鑒我的經驗,這能為家長省很多心。比如說我,業務非常忙,到處走。有規矩在,我不用天天盯著他們,在外也能安心。通過嚴格的規矩,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一點很值得推廣。
記者:你強調要為孩子選最好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事實上無論哪個地方,優質教育資源就那么些,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優質的學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狼爸:這是取舍的問題。今年,要進廣州最好的幼兒園,所有的成本加起來,付出的也就兩三萬元,再窮的父母應該也能擠出這些錢來。
第一,像我太太,一個香港人,從來不化妝、從來不戴首飾、從來不穿名牌,我是做奢侈品品牌的,她都不穿、不用這些。第二,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賣房賣車,向親戚朋友借。這兩點其他家長如果做得到,上最好的學校也沒問題。
記者:好學校如此重要,那你覺得自己在子女教育里起到的作用占多少?
狼爸:首先是我起作用,我不起作用,他們自己進不了好幼兒園的。現在不像我小的時候,就近擇校。真的需要千找萬轉。我堅決要孩子走讀書這條路,我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讀書,就得有好老師,有好家長,才能有好孩子。
記者:你似乎挺強調家庭背景,你怎么看家庭背景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狼爸:我倒不是強調家庭成分,我強調的是知識結構,或者說父母有沒有文化、文化程度高不高。也不是說本科、研究生畢業文化程度就高,在社會常識方面有良知、懂得社會公德、倫理道德的父母,就是我眼中有文化的父母。當然,知識方面是越豐富越好。言傳身教,我認為這種家庭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有道德、有倫理,不在孩子面前講粗話,相信老師,這些家長就是好家長,他們的孩子就肯定好。
對比
童年的快樂
記者:你覺得自己的童年歲月和孩子的童年歲月有多大差異?
狼爸:不可同日而語,除了父母的愛之外,其他完全不同。
記者:你的童年記憶快樂嗎?
狼爸:快樂啊。我們一放學就踢球,踢到天黑才回家,平常也經常一群孩子玩泥巴,跟大自然很親近。那是那個時候孩子的快樂,現在的孩子的快樂,是建立在他們接受知識、豐富知識、健康成長、跟父母可以經常溝通的基礎上的。
記者:這是你要求的快樂,這符合孩子向往的快樂嗎?
狼爸:這當然是我要求的了。你問小孩子什么叫快樂,他們是回答不了的,或者說他們的回答不全面、也不準確,等于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我認為孩子真正的快樂,是他們在孩童階段能夠為他們青年時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記者:一邊需要應試,趕著上各種輔導班,一邊又擔心禁錮了孩子的童年歡樂。你怎么看現在家長的矛盾?
狼爸:家長肯定是錯的。我所有的孩子,都不讓他們參加學校正常課程以外的任何文化課教育,比如奧數什么的,我覺得這都是多余的、拔苗助長的。
不要剝奪孩子的時間,他們的時間還給他們。還給他們的時間做什么?學規矩,學好老師正常的教育。
記者:以北大為目標,你認為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很功利?
狼爸:作為學生,就應該往最好的學校看。以北大為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走到他所能走到的最高位置,對學生來說最低標準是大學,直至更高。我認為這是現時的家長們必須做到的,否則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孩子。
記者:你對自己的孫輩會采取同樣的教育方法嗎?
狼爸:肯定會一樣。15年前我產生了一個愿望,就是退休后,一襲長衫,在山里鄉間,圈百畝地,蓋一所私塾,帶幾個書童。我會請些老師,按正常的社會標準教他們,我自己給他們一些傳統的教育。招生標準很簡單,一是家里沒錢,二是家長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孩子,但是3歲開始就要交給我,直到進入大學。現在我也在找地方,朝這個目標努力。(秦亞堙)
下一篇:如何讓孩子成為聰明消費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這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