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段時間,杭州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格外火爆,大多都是家長領著孩子來測智商的。
為什么近期來測智商的孩子特別多?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告訴記者,杭州大部分學校期中考試成績單剛出爐,不少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成績不滿意,擔心孩子智商不夠高,所以就想來做個測試,看看孩子的學習成績究竟跟智商扯不扯得上關系。
據醫院初步統計,近期到醫院來測智商的孩子比往常增加了三成,而且后面還排著許多預約號。
孩子的學習成績優劣是否和智商高低成正比?盲目測智商是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眼看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上課根本聽不進去,小動作很多,寫數字前后顛倒,作業經常少做、漏做,我真懷疑她智商有問題。”在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就診時,杭州市民劉女士直嘆氣。
劉女士說,女兒歡歡(化名)已經小學四年級了,可每次單元測試成績排名都全班墊底,劉女士實在找不出別的理由,只有帶著女兒來測智商。
通過問診,周國嶺發現,歡歡其實機靈得很,也沒有過往病史,完全和智力發育遲緩搭不上邊。而上課不聽講,小動作多,寫數字前后顛倒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緣故,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與智商并沒有多大關系。
于是,根據歡歡的實際情況,周主任建議劉女士幫助女兒改變學習方法,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和感覺統合訓練等注意力訓練來糾正,根本不需要測智商。
但是劉女士還是不太放心,仍然堅持讓女兒做了個智商測試。可一看測試結果,竟然有105分。
周國嶺說,兒童的智商90為及格線,低于70才考慮是智力發育遲緩,大多數人在100~110,智商達到120~130的只占7%,極少數人才能達到130甚至140,劉女士這才舒了口氣。
故事1
女兒每次考試都墊底,母親極力要測智商
杭州市民夏女士的女兒才讀幼兒園大班,她竟然也帶著女兒來做智商測試。原因跟劉女士的一樣,說是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女兒現在就已經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她很擔心升學后,女兒會跟不上,所以想早點找出問題所在,及早糾正。
事實上,在帶孩子到市七醫院做智商測試的家長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主要原因。周國嶺說:“半個月前,我幫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做了智商測試,他媽媽帶他來的原因是,在單元測試中,孩子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加起來的總分還不到100分。”
而最近這段時間剛好是各所學校相繼舉行期中考試,家長們又要再一次面對孩子的成績單,所以這根神經就繃得更緊,很想馬上就找出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于是,市七醫院的智商測試也跟著一下子火了。
“我們做了個粗略統計,這段時間來測智商的孩子人數,比平時至少增加了三成。而往年每當開學前后、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前后,來醫院測智商的孩子都會比平常明顯增加,這就充分說明家長熱衷智商測試跟孩子學習成績有直接關系。”周國嶺分析。
故事2
家長熱衷智商測試,孩子學習成績差是主因
就跟很多家長的想法一樣,社會上普遍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智商一定就低。但周國嶺說:“從我們臨床所做的檢測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習不好的孩子,智商都在正常水平。”
智商的全稱叫智力商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IQ”。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智商測試的方法由語言、數字和圖像三部分內容組成。雖然各家醫院所用的智商測試量表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分常識、類同、算術、詞匯、領悟等方面,然后結合孩子的年齡,再給出一個相對量化的結果。
但周國嶺說,人的智力的內涵要遠遠超過目前智商測試的內容,智力至少包括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創造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幾方面的內容。
如果家長還堅持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低智商”造成的,那么從小被認為“低智商”的愛因斯坦又怎么會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周國嶺一再強調,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測智商的方法能真正全面反映孩子智力的發展水平。
誤區:“IQ”高低不能和成績優劣簡單劃等號
“在智商測試中,確實會有一些孩子最終得出的結果顯示不太樂觀,這個比例大致在10%以下,但我們也不能說他們絕對是智商低下,因為很多孩子只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記憶力偏差等現象,而這些現象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中普遍存在。”周國嶺說。
如果家長簡單地根據智商測試的結果,來確定孩子的智力高低,那將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造成消極影響。
周國嶺跟我們說了一個在心理學界比較有意思的實驗。一位心理學家以做智商測試的名義,選出若干名學生,事先不透露真實情況,隨意將學生分為兩組,然后任意指出一組是智商高的,另一組是智商低的。
結果半年后發現,被稱為智商高的那一組學生的智商果然高了起來,而另一組果然成了低智商。這說明無形的心理暗示,會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家長若隨便用智商測試的數據給孩子“扣帽子”,則會給孩子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而且智商屬于動態的范疇。經過合理開發,70分的智商也可以發展為90分;但如果過于信賴智商,而不去后天努力,高智商的人也一樣會出現學習障礙。
所以,在周國嶺看來,如果孩子的學習跟不上,家長在綜合分析尋找原因的同時,應改用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將目標鎖定在智商上。
影響:測試結果會給孩子帶來消極心理暗示
智商測試只是兒童心理咨詢中一項科研或治療的評定手段,單純的智商指數并不能說明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而且萬一弄巧成拙,還會對孩子今后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況下,家長才有必要帶孩子去測試智商呢?周國嶺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三類人。
一是運動功能不好。運動發育遲緩,孩子會動會走,但是吃飯、穿衣、系鞋帶等日常的小運動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
二是言語發育遲緩。如果2歲以后孩子都不能說簡單的詞語,跟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家長就應該注意孩子是否智力有問題。
三是社會適應能力欠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后,如果與他人不能正常溝通,適應能力差,也應該做一個智商測試。
建議:三種異常情況可考慮測智商
在醫學專業的人看來,智商測試的結果就像B超單子一樣,是種用來輔助診斷與治療的手段。
但就因為內涵上有一定的包含關系,大眾容易把智商等同于智力,并將一時的智商測試結果,來對一個孩子一輩子的智力定性。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混淆的問題了,因為在被送到醫院測智商的孩子中,除了本身有疾病外,基本上都是“差生”,說明現在大家已經將智商跟學習成績好壞緊密掛上了鉤。
就在不久前,江蘇省無錫市的部分中小學老師為了自己的“績效考核”,要求學習落后的學生到醫院去測智商,以此將成績差的學生剔除,不計入班級總分。
記者手記
莫讓測智商“傷”了孩子
針對少數中小學教師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差,要求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智商測試”的做法。無錫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督導室聯合下發通知,嚴禁對中小學生進行“智商測試”,兩部門還將開展專項督查,對存在此類錯誤做法的學校和老師,在各類評優評先中“一票否決”。
對于老師的差別對待,相信很多人都會憤憤不平地譴責。但如果將主體換成家長,大家可能又變得可以理解了。
但我們從始至終都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因為不管測試結果如何,但凡被拎去做智商測試的孩子,都已經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簽。而用兒童心理專家的說法,這種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的作用,然后導致孩子的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國嶺反復強調,智商測試只是兒童心理咨詢中一項科研或治療的評定手段,單純的智商指數并不能說明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希望大家不要把智商測試扭曲了。
孩子還小,心理脆弱,傷不起啊!(通訊員 徐勤 本報記者 何麗娜)
下一篇:增強孩子對恐懼事物承受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另類作業”家長“受不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