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吳京:經驗對孩子未來不定管用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fā)布 : 03-21

閱讀 :189

  【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前臺灣成功大學校長、美國流體動力學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這三個兒子分別畢業(yè)于斯坦福、布朗等著名學府,現在四十出頭、事業(yè)有成。】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的社會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國人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過去的社會是單元的、封閉的,平民要走仕途的唯一通道是科舉。可今天的社會多元而開放,行行出狀元。

  ——吳京

  第一幕:我的三個兒子從小成長在美國。他們放學回來,我從不督促他們做作業(yè),我只和他們說:“嘿,我們去打球吧!”他們說:“爸爸,等我把功課做完了,再去玩好不好?”

  中國家長太緊張。總想著要孩子進一所好學校,進了好小學,又想進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更要奮斗了。可我想不明白,你們到底是要孩子進下一所好學校,還是要孩子將來有出息?這是兩回事。

  希望孩子有出息,就要讓他們有活力,能夠持續(xù)不斷地學習,要讓孩子有一顆強烈的企圖心(即進取心)。而企圖心不是你牽著他走就能夠練出來。記得我小時候學毛筆字時要先手把手學“描紅”,但描完后,老師一定會松手讓我們自己練,如果不松手,我們就永遠不會自己寫。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我們要走的路,未必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這是我給家長的忠告,亦是我在臺灣做校長的經驗。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家長現在的設想之間有時間落差。家長們對當年的升學之苦、工作之苦深有感觸,所以指示孩子這么做、那么做。可家長們是否想過,你們當年的升學之苦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而孩子要一二十年后才走入社會。你怎知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你不知道未來的樣子,你怎知帶他往哪里走?以前讀書,似乎誰記的知識多,誰懂得就多一點。今天有了互聯網,什么知識,一搜就有,比的是分析知識的能力。二十年前誰能想得到?你用幾十年前的經驗,讓孩子應付未來的社會,能行嗎?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的社會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國人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過去的社會是單元的、封閉的,平民要走仕途的唯一通道是科舉。可今天的社會多元而開放,行行出狀元。一個打籃球的姚明,在美國的知名度已不亞于國家元首。這種情形以前會有嗎?以臺灣為例,拉動臺灣經濟發(fā)展的,很多不是臺大、成大的畢業(yè)生,而是從高職院校出來甚至高中都沒有畢業(yè)的企業(yè)家。讀博士雖然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讀博士。臺灣很多高科技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都不是博士畢業(yè),因為創(chuàng)業(yè)需要很強的企圖心,也許就在讀博士的過程中,企圖心慢慢地被磨滅了。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將來有一件事情一定不會變,就是以后用人憑能力。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叫他做這個,做那個,即使有時候會犯錯。外國人常說,“我們希望孩子有犯錯的機會。”他小時候犯錯不傷脾胃,長大再犯錯那就麻煩了。

  記得我在臺灣推行教改時,有很多人問我,如何教育孩子?我告訴他們,小孩子要“大玩”,長大一點就少玩一點,到大學更要少玩一點,到研究院就一點也不要玩了。可現在是倒掛,小學、中學、高中很少玩,到了大學就放松了,隨便玩。孩子的成長就像一個火箭發(fā)射臺,開始的軌跡是最重要的,決定了以后的發(fā)展。

  第二幕:來杭州之前,我在臺灣參加了成功大學的同學會。都是七旬老翁了,可我的一個同學還在抱怨,當年他父親不該幫他選了成功大學土木系這個專業(yè)……

  做老師有個座右銘:青出于藍。家長也有座右銘:一代好過一代。我的孩子如果不如我,我如何對得起我的父母?怎么開導孩子,我把我的經驗告訴各位。

  老二高中畢業(yè)那年,沒有告訴我,就申請了海軍預備軍官,并被錄取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全美國只有一百個名額。這意味著他讀大學期間的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但是大學畢業(yè)后要為海軍服役五年。我不同意他去,但我沒說“不可以”。我和他談了兩三天。我問他,假如不考慮學費的因素,你會不會去?他說:“那我為什么要去!”問題解決了。

  我想父母與其替孩子做決定,不如替孩子分析所面對的情況更合適。不要把自己的決定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把各種因素分析給他聽,讓他自己做決定。

  還有兩個故事,可以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當我的兒子們小時候學打高爾夫球時,每次一揮桿,我就喊“好球”鼓勵他們。可后來當我再這么說時,他們說:“不,爸爸,那不是個好球!”別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學會自己判斷。

  當我的兒子們做錯事情時,我參照了英國人的做法,從不讓他們寫“悔過書”,只是讓他們就當天的事情寫篇作文。結果他們作文的開頭經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寫作文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學會思考、判斷。而不是用家長的權威去告訴他對錯。這些作文現在成了我們的傳家寶。

  第三幕:上次我站在這里演講兩個小時,今天還是這樣。我覺得我最大的本錢是——身體。聽說這里的小孩子讀書很辛苦,用美國話說叫“SEVEN—ELEVEN”,早上七點起來,晚上十一點睡覺。我們有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也同意。可孩子在起跑點上最不能輸的是什么?是身體。在臺灣,有兩件事讓我很難過。

  第一件事是在我上班地方的附近,就是臺灣師范大學的校園,經常有體育系的學生在跑步。當我去跑步時,學生告訴我,他們很多同學跑得還沒有我快。

  第二件事,我推行教育改革時經常要下鄉(xiāng)調查、宣講。開始是周周下鄉(xiāng),后來是天天下鄉(xiāng),最后變成上半天去這里,下半天去那里。臺灣媒體的記者跟著我,可最后年紀輕輕的他們實在跑不動了,上午跟我,下午就要休息,漏稿扣錢也不管了。

  我的三個兒子讀的都是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壓力很重。但是有兩件事情我是從來沒有吝嗇的,一是孩子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家;二是孩子要買任何體育器材盡量滿足。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四十歲的人了,每周還要跑幾十英里,騎自行車鍛煉。

  今天的社會沒有體力,就沒有生活的品質。這不是說讀書不要讀,好學校不要去,但要看讓孩子付出多大的代價,尤其是身體的代價。這是他唯一不能輸的本錢。

  第四幕:在美國理發(fā)店,理發(fā)師只管理發(fā),不管洗頭,很不舒服。所以我自己給孩子們理發(fā)。有一次,老二讀初中時,我正給他理發(fā),他突然說:“爸爸,如果你能讓全家人年齡都停在這個時候,不再長大,那該多好。”我覺得好笑。可當他理完發(fā)上樓后,我才意識到,他感受到了幸福,因為幸福,所以他不愿意長大。

  中國的家長經常對讀初、高中的孩子說:“快了,熬過這個階段,考上大學就好了。”怎么會這樣?那是孩子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為什么要“熬”過去?

  我們生孩子到底為了什么?為了讓自己吃苦?為了讓自己有點事做,好去擔心他們升學的事?為了陪他到十一點鐘才睡?我們怎么能做這樣的傻事呢?

  我們要學會享受孩子,也讓孩子享受我們。我和我的兒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可回來時孩子們往往不高興,說:“我們去了爸爸媽媽喜歡玩的地方。” 我想一家人出去玩,到底是為了玩,還是為了大家開開心心在一起?于是我就讓我的孩子自己規(guī)劃。當然他們的規(guī)劃不一定很理想,可家長們要有雅量,損失一點有什么關系?這樣當他們回來時,他們就非常在意我們開不開心,因為這是他們的規(guī)劃。

  再比如老二大學畢業(yè)那年,說要騎自行車從美國東部橫穿到西部,我們很擔心,盡力說服他不要這么做。后來他改變計劃說要沿西海岸騎一趟,我們最終只能讓他去。他上路后,我抽出一天時間,放下手邊所有的事,一大早坐飛機趕到西部,再租了一輛車,一路開車陪他,幫他拍照。那段時間我真的很忙,這樣又坐飛機又坐車,真的很累,可這四小時我太享受了,讓我一輩子難忘。

  現在想來,我最驕傲的是我給我孩子的時間是同事和朋友中最多的。別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時間是擠出來的。當你現在不掌握、不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等他們長大了,他們就沒有時間和你在一起了。這段時光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

下一篇:兩大家庭誤區(qū)應避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打罵孩子也能聽父母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柔区| 平南县| 乡宁县| 上蔡县| 霍山县| 拜城县| 兴安县| 屯门区| 林芝县| 通河县| 高青县| 山西省| 依安县| 普洱| 兴国县| 隆化县| 南充市| 大关县| 广昌县| 剑河县| 疏勒县| 涪陵区| 河北区| 汉中市| 手游| 谷城县| 东方市| 丰原市| 五寨县| 左贡县| 林西县| 湘潭县| 呼伦贝尔市| 牙克石市| 田东县| 博野县| 九江市| 百色市| 梁平县| 肇源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