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記 者:都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但孩子們并不認為自己很幸福。怎么才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呢?
魯 稚:我們總以為現在的孩子能吃我們過去吃不到的美食,能玩我們以前沒見過的玩具,沒有繁重的體力勞動,不用再穿帶補丁的衣服,還經常有零花錢,就是幸福了。
孩子沒有衣食之憂就一定比我們幸福嗎?那未必。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是太輕松,他們所受的教育不是太靈活,他們承受的壓力比我們小時候大得多——學習的壓力,考試的壓力,社會競爭的壓力。整個社會的壓力都增大了,孩子的壓力當然會隨之增大。
過去,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大,文憑、社會的地位差距也不大,大家都吃差不多的飯,住差不多的房子,接受差不多的教育,窮是窮點,但沒有那么大的精神壓力。現在不同了,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巨大的貧富差距中,吃、穿、住、行、玩、學都有差距。有差距就有壓力。因為差距、壓力還在增大,所以,孩子們心中的幸福指數并沒有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在某些家庭,家長和孩子甚至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家長嫌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孩子嫌家長的錢少地位低;家長想改變自己的不利地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覺得自己沒有享受幸福卻背負了這么沉重的壓力;雙方互不理解、互不體諒,親子矛盾不斷,沖突逐漸升級。
作為家長,雖然我已感到自己肩上的負擔夠重了,壓力夠大了,但是,我還是要說:我們給予孩子的理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孩子心靈的痛苦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的。他們是那么弱小,卻要承受那么強大的壓力,我們最好站在他們的角度,多為他們著想,多為他們分擔憂愁,不要再給他們增壓添堵了。
當然,對孩子適當要求也是應該的。孩子是有潛力、有前途的。有時候,整天讓他輕松地玩,他并沒有特別幸福的感覺,反而是在克服困難之后,得到他想得到的那一刻最快樂。
不經生活的考驗,培養不出高素質的人,甚至培養不出健康的人、正常的人。不經歷痛苦,體驗不到幸福。人的強大的心肺功能和強健的肌肉骨骼,躺在床上是不能自動生成的。同樣,人的知識才華、旺盛的生命力也不是在松垮懶散、貪圖安逸中自然形成的。
盡管有壓力、有孤獨、有寂寞,但是,人的幸福指數是可以隨著生活的改善,能量的增加,信心的增強而改變的。家長、孩子都陷入埋怨、怨恨之中,幸福指數當然不會提升;家長、孩子都檢討自己,鞭策自己,把追求、奮斗留給自己,把抱怨、怨恨拋之腦后,那么,不利的局面終究是會改變的。社會在進步,家庭不進步,幸福當然不會從天而降;社會在進步,家庭能隨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家長和孩子的幸福指數當然會隨自身能耐的提升而提升。
孩子需要理解,更需要鞭策和激勵。給他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就是給他幸福美好的人生。
采訪感言
我們的家長沒有一個不為孩子的事情操心的。孩子小的時候,主要是為他們的身體、吃喝拉撒操心,這時的操心,主要表現為忙碌,不是忙這就是忙那,手腳忙個不停,但我們的心并不累——只要孩子吃好喝好玩好,身體沒有毛病,我們的心是幸福、安寧、平靜的。孩子長大了,有了學習的壓力,升學的壓力,競爭的壓力,我們就開始緊張起來,即使孩子的學習不錯,但我們依然難有心靈的幸福、平靜和安寧。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孩子間的競爭,不止是班與班的競爭,而是校與校、區與區、城與城的競爭,孩子要成為各級各類競爭的佼佼者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孩子沒有獲得滿意的高考成績前,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心都是懸著的。
這是中國的現實,甭管教育主管部門怎么三令五申叫喊“減負、減負”,只要整齊劃一的中考、高考存在一天,“減負”就不過是一句口號,就連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也不可能真為他的子女減負。在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誕生前,我們最好別去奢望什么減負,什么輕松閑適。當然,孩子壓根兒不與現行的教育體制搭界,不過中考、高考這兩關,這些人不會有這么多的感慨和焦慮——他們或者很富有,已為孩子鋪設了另外的成才道路;他們或者很貧困,沒有心思,也沒有條件為孩子的命運、前途操心。他們不屬我們普通大眾的范圍,我們暫且不去談論他們的話題。
既然孩子接受的是現行體制的教育,走的是中考、高考這條道,就讓我們的孩子正視這條道的嚴酷現實,學就學,考就考,爭就爭,排名就排名吧;藏著掖著捂著,對孩子的學習、心靈、成長有何好處?就像奧運比賽,人人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遵守同一游戲規則,跑快跑慢,那是天賦、體力、毅力、實力的大比拼,即使競爭再殘酷、再激烈,我們也得接受現實,承認這種競爭的公平性、合理性,而不能跑在后面就怨天尤人,更不能否定別人的成績、否定業已存在的比賽方式。我們無法改變現實,無法找到另外的人才培養道路,就讓我們的孩子接受現實,適應現實,在現實中贏得自己的位置和尊嚴吧。
正如魯稚老師在訪談中談到的:“不經生活的考驗,培養不出高素質的人,甚至培養不出健康的人、正常的人。不經歷痛苦,體驗不到幸福。人的強大的心肺功能和強健的肌肉骨骼,躺在床上是不能自動生成的。人的知識才華、旺盛的生命力也不是在松垮懶散、貪圖安逸中自然形成的。盡管有壓力、有孤獨、有寂寞,但是,人的幸福指數是可以隨著生活的改善,能量的增加,信心的增強而改變的。”“奮斗雖然是苦的,但最終卻能讓人體驗到生命的意義,體驗到充實的快感。沒有壓力,沒有奮斗的人生是蒼白的,也是沒有意義的。幸福人生,只有充實的、上進的、奮斗的人,才可能真正擁有。”孩子沒有吃苦的經歷、吃苦的準備,怎么可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殘酷競爭?怎么可能在競爭中獲勝?孩子從小吃些苦,受些鍛煉,對他們的成長是有益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盲目地崇尚第一、崇尚拔尖,不能把孩子逼進痛苦的深淵,任他怎么爬都爬不出痛苦的邊緣。同一年齡的孩子,天賦不一樣,興趣愛好不一樣,體質、能力不一樣,人人爭第一,那是不可能的。人與人不同,家庭與家庭不同,孩子之間有差距、有前后,那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孩子努力了,奮斗了,獲得怎樣的成績都是值得肯定的。就像馬拉松比賽,跑第一的值得嘉獎、慶賀,跑最后的,只要盡力了,跑出了自己的好成績,同樣值得嘉獎和慶賀。家長給孩子的目標定得太高,超越了孩子的能力極限,那不過是給孩子徒增煩惱,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并無益。
另外,我們鼓勵孩子爭上游、創佳績,但也并不反對孩子參與勞動、參與實踐。并不是學習成績越好的人,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就越差。孩子逃避現實、逃避競爭是沒有出路的,孩子逃避實踐、逃避勞動同樣也是沒有出路的。應試能力、生存能力、實踐能力是連在一起的。至少,在觀念上,我們不應該重視一種能力的培養,就忽視其他能力的培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應多給孩子一些實踐鍛煉的機會。
歸根到底,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能突擊解決的問題,而是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考慮的問題。既然回避不了問題,就讓我們和孩子迎難而上,正視這些問題,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吧。
下一篇:奮斗讓人體驗充實的快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媽媽如何打造個性男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