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庭教育中父親逐漸邊緣化
現實的家庭生活中,相當大比例的媽媽承擔了過多的教育責任。一項針對石家莊市光明路小學全校學生的調查發現,除了家務勞動外,媽媽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則是“看書報”或“看電視”,顯然爸爸們為教育孩子投入的時間、精力相對要少。
甚至有的家庭在角色分工上,媽媽會自動將爸爸當作管教時的威嚇對象,最常聽到的就是,“你再不聽話,爸爸回來收拾你啊!”長久下來,孩子對爸爸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不太敢親近爸爸,把爸爸定位為處罰自己的人,父子間無法形成太過親密的關系。這種情況下,父親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
■母親問“冷不冷”父親說“不用怕”
這次講座請來的報告者是田樹立先生,一個熱衷于家庭教育研究的五年級學生的父親。他在講座中說,由于長期以來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家庭中的父親認為“教育孩子不是我的事,是他母親的事”。事實上,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重要,缺一不可。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很少問你冷不冷、熱不熱、想吃什么東西嗎、渴不渴等生理性問題,而是注意力“向外”,“向前”。因此,也有人說:勇敢、幽默、豁達、自信等品質更容易從父親那里得到。
在兒童樂園里看到這樣一件事情:一個父親帶著兒子到這里來玩,這時幾個兒童在一種大型攀爬器械上爬得正高興,兒子看到別人玩得開心,自己也要上去,可是上去以后又害怕了,不敢往前爬,說:“爸爸,快抱我下去。”爸爸卻回答:“下來干什么?沒事兒,往前爬!”媽媽在場會心疼地馬上把孩子抱下來的。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有自己獨特的交往方式和活動內容,他們有時把自己變成“大男孩”、“大朋友”,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做各種游戲,有時和孩子一起修理各種玩壞的玩具,有時他們會極有耐心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為什么”。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孩子們活潑、勇敢、自信、智慧等多種心理品質。
■男老師缺乏更需父親上崗
趙峰校長介紹,父親參與家庭教育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幼兒園、小學里很少有男性教師,這就更加減少了幼兒與男性接觸的機會,這對男孩子的損失尤其重大,因為他完全沒有可模仿的榜樣,不知道男人應該怎樣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使女孩子受到的損失是:長大成人后在男人面前感到手足無措,緊張和羞澀。
如果再深一步討論的話,問題就更加嚴重了,有極少數男孩因很少接觸父親,性格中多數有女性性格,甚至發生性別角色混亂,長大后的戀愛與婚姻會遇到困擾和障礙。
因此,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忙事業是一種收獲,陪伴孩子也會有所收獲”。本報記者 馬利
下一篇:“棍棒”孩子要理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犯錯時十種處罰小絕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