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許多家長對孩子總是事事包辦,倍加呵護,平時很少給他們獨立做事的機會,致使很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意志薄弱。其實,孩子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因此,成人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就應將獨立性的培養作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從培養孩子自己睡覺,自己吃飯,穿脫衣服等方面入手。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鼓勵他們遇事獨立思考,自己去解決問題。家長們,放開你的手,讓孩子在獨立中成長吧!
Q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應該從出生開始做起,但是在整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可能還存在一些盲點。獨立性到底是什么呢?
真道理 :
首先看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一個朋友到美國去考察幼兒教育,到了一個幼兒園,他看見一個三歲的孩子,在那兒低著頭系鞋帶,非常吃力。我這個朋友看見這個孩子很費勁地在系,別的孩子都出去玩了,于是他就走近這個孩子,非常親切地跟這個孩子說:“我來幫助你”,這在我們國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沒想到這個三歲的孩子立刻拒絕。他站起來,挺著胸脯,把他那小腳縮回來,說了一句“我都三歲了”。他那意思說,我不需要你幫助,我都三歲了。那么,從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小孩的獨立意識是很強的。
獨立性就是指不依賴外力,不受外界約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性的概念很廣泛,它包括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兩個方面:
1.獨立生活:因為當孩子們真正長時間的離開父母后,他必須學會自己面對幼兒園里的學習和生活。老師時不時的指導,也需要我們家長們趁熱打鐵,積極給與配合。所以回到家后,要給孩子們更多的機會參與家務。只要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們干。必要時給與指導,比如說穿衣服、大小便等等。
2.獨立思考:世界上最聰明的猶太人就是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屬于孩子們自己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布置,自己管理。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Q問: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一定要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的事,不要怕孩子做錯了,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的獨立性有一個關鍵期,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引導。
獨立性的發展特點是什么,在孩子成長中起什么作用呢?
真道理: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要尊重孩子,將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了解孩子,觀察他的愿望、興趣,尊重他潛在的主觀能動性。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培養他的獨立性,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會更成功。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都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從生活和游戲中培養獨立性。
孩子的獨立性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芽,如幾個月的孩子會從大人手中搶過餅干放到自己嘴里,剛會走路的孩子拒絕大人的攙扶等等。這種不愿接受大人的幫助正是孩子獨立性的表現。
2~3歲的孩子是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已經能表達自己的意愿,要求“擺脫成人控制”,對自已有點會但還不熟練的事情非常感興趣,喜歡自己反復做,但由于動作發展水平有限,事情常常做不好。父母千萬別因此而訓斥孩子,亦或生硬地干預和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相反一定要理解孩子此時的心理發展特點,并給予保護和支持。父母要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手洗臉、吃飯、大小便、穿脫衣、收拾玩具、入睡等,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3~4歲的孩子常常表現出特別強烈的獨立活動傾向和獨立做事的欲望。家長要有效地利用這一時機,培養孩子的自立習慣。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督促他去完成,例如:3~4歲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洗小手絹、刷小塑料涼鞋;5~6歲逐漸學會整理自己的圖書、玩具,喂養小動物、澆花等等;稍大一些,便讓孩子學習從事簡單的家務,并鼓勵他為別人服務,在生活和游戲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立能力。
Q問: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果敢、剛毅,有很強的獨立性,而不是膽怯,沒有信心,事事依賴別人。但是,孩子的獨立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真道理:
1.給孩子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應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擴大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如鼓勵他自己找朋友玩,讓他在這個空間里自己當主人。
2.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要不出危險,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電視,畫畫,拼圖,或者什么也不干……長此以往,孩子便逐漸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安排時間。
3.給孩子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些問題,告訴他尋找答案的方法,然后讓孩子自已去尋找答案。有一位家長的成功經驗是:孩子問我字,雖然我認識,但我不告訴他,而是讓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認識的字,他也不來問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4.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在窮困家庭的孩子,惡劣的生存環境自然就為他準備了艱苦鍛煉的條件;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長應多想辦法給孩子設置一些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難,也要求他自己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和意志。
5.給孩子沖突,讓他自己去解決。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在一起也難免有沖突。解決沖突的過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當孩子向家長訴說自己遇到的諸如人際交往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去面對它,指導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動輒由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問題。
6.給孩子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選擇上表現最為明顯。但不少家長怕孩子選擇錯誤,從來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不可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家長應主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并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有一位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家長本來的意愿是讓孩子學鋼琴,可是卻發現她在舞蹈組門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長尊重了孩子選擇,同時也提出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一定要堅持一個階段,把舞蹈學好。
* 小 結 *
獨立性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前提、基礎,獨立性應該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培養,而且要從寶寶自己睡覺開始。從生活的獨立開始,鼓勵他大膽地去嘗試、獨立地去做,然后在生活上有獨立的意識。習慣以后,再培養他獨立的意識,比如說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然后再到培養他的獨立的人格,這樣一個階梯。
下一篇:貧寒教孩子“人窮,志不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父母要懂得與孩子一起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