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要求兒子回來第一件事情是做作業,如果第一件事情是做作業,就給他買禮物,周末可以去吃麥當勞。兒子聽了以后很興奮,爽快地答應了媽媽。商量好的事情,媽媽認為兒子會遵照執行,結果,沒過兩天兒子回來又先去和小朋友玩兒去了。媽媽回家一看兒子沒有做作業而是在玩兒,非常生氣,批評孩子不守信用,說話不算數。兒子很不服氣,覺得自己沒有錯誤,完成了作業不就可以了嗎?娘倆為此爭吵不休。終究孩子拗不過媽媽,先做作業去了。開始的時候,兒子勁頭十足,20分鐘后就沒有了勁頭,開始磨磨蹭蹭了。以后,偶爾作業少,兒子回家來馬上做作業,然后去玩兒;如果作業多了,兒子就會磨磨蹭蹭,知道“做完作業就可以出去玩”的承諾是不會兌現的。
孩子為什么這樣
玩兒是孩子童年的必修課。科學家指出,如果不讓孩子在童年該玩兒的階段玩兒夠了,孩子的玩心會帶到成年,就出現很多“大頑童”和“老頑童”。這是心理滯留的原因之一。
孩子也希望玩兒和學習都不耽誤,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完全可以處理好這個問題,不想讓媽媽多管。有時候一時禁不住媽媽的誘惑答應了媽媽回家先做作業,也會很懊悔。真的要履行自己的諾言時,孩子就會提醒自己,以后千萬不要上媽媽的當,再不要和媽媽做什么約定。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孩子一次次答應媽媽,卻一次又一次地違反約定,最后學會了耍賴皮,覺得做一個不守信的人也不過如此,媽媽拿我也沒有什么辦法。有了這些想法的孩子,把誠信置之度外,越長大越不聽話。
其實,孩子在學校已經學習了一天,放學后需要放松、需要玩兒。所以回家來繼續學習讓很多孩子難以忍受。如果門外再有在呼朋喚友的小伙伴,孩子聽到后心里就像長了草,更是磨磨蹭蹭不愿做作業了。
請媽媽注意
“霸王條款”下,孩子做作業自然磨蹭
放學回來第一件事情是做作業,這似乎成了一個死規定,成了一個好孩子的標志。很多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如此,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孩子逐漸學會了在媽媽面前走形式,人坐在書桌前,心早就飛走了,無法安心學習,磨蹭也就自然了。
虛假承諾,孩子不買賬
媽媽和孩子商量好做完作業可以出去玩兒,但是,媽媽和孩子心里都明白,孩子的作業像小山,基本上做完作業就沒有時間玩兒了。孩子覺得沒有盼頭,也就只好把玩的事情搬到做作業的過程中來,以緩解自己的壓力。媽媽承諾周末帶孩子去玩,或者吃好吃的,但是周末有很多補習班要上,還要做作業,吃飯的時候還要回奶奶或姥姥家看望老人,承諾無法兌現,孩子也會把與媽媽商量的事情放在一邊,先玩兒了再說。
玩與學習,誰前誰后需要合理約定
現實生活中更多的媽媽是通情達理的,她們會讓孩子先好好玩兒再寫作業,可是多次發現孩子玩兒過后并不能安心做作業。首先,叫孩子回來學習就是一個難題。說好馬上開始學習,孩子還要玩兒20分鐘,有時孩子一句一句地答應,但遲遲不能開始學習。千呼萬喚叫回孩子,自己生氣不說,孩子也不能馬上安心學習,要休息、喝水、吃飯。真的開始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已經筋疲力盡了。所以,這些媽媽們權衡利弊之后,只有要求孩子先做作業,才能夠保障學習不被延誤。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媽媽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而從來沒有想過如何約定才合理,如何執行才有效,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強化訓練
固定時間玩個痛快這里講的不是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可以在周末給孩子半天時間。媽媽可以對孩子說:“從現在開始到下午5點,時間你自己安排,想玩兒什么玩兒什么好了。”您會發現一些孩子往往會不知道該玩兒什么好。媽媽可以趁此機會,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有的孩子已經迷戀上了電腦游戲或其他的游戲,媽媽給孩子自由并且和孩子一起玩兒,對孩子會有啟發
下一篇:神速教孩子寫出好作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性半遮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