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也都有自主地和別人交流的愿望,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學會大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伊始就設想了一套完整的育子方案,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幸福完美的人生。但若不以一種嶄新的教育方式為起點,所有美好的設想都將注定只是一場空。大多數父母都沿用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而這種教育方式,強調吸收,輕視表達,只注重孩子完整準確地吸收信息的能力,而沒有給孩子留下表達個人意見的空間。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不善言辭,對事物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試想,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如何立于不敗之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的環境時,往往表現得畏首畏尾,常常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在幼兒園里,甚至大小便都不敢跟老師說,自己憋著,等老師允許去的時候才去。身體不舒服也不跟老師講,等到家了才給父母講。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失語行為”。造成孩子失語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先天氣質的影響,即這類孩子生來適應能力就差,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不愿意與人接觸,若是想讓他們勉強適應,則適應過程艱難而緩慢;二是后天教養方式的影響,由于是獨生子女,孩子很多時候獨自一人玩耍,缺乏與其他孩子的交往,而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總是過多地照顧和遷就,逐漸導致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
對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失語行為,專家給出了防治對策。
1. 多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盡量習慣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在生活中,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孩子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孩子面對生人時,要鼓勵孩子多與人交流,多表揚孩子,消除孩子表達上的心理障礙。
2. 用游戲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表現力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到游戲的情境中。可以用游戲的口吻鼓勵孩子在家里進行各種表演。
首先,讓孩子表演給父母看,這樣他不會感到羞怯。孩子表演的節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如一段兒歌、一首唐詩、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揚、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其次,父母可以用一些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來代替真人,讓孩子假想它們是真正的觀眾,自己正在舞臺上單獨表演。當然這些觀眾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盡量要求孩子認真地表演,以獲得“觀眾”的掌聲。每當寶寶表演完畢,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觀眾”鼓掌。孩子可以與這些觀眾握握手,然后謝禮,閉幕,就像在真正的舞臺上一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表現得像真的觀眾一樣。
最后,逐漸擴大觀眾的陣容,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表演,時間長了,就會鍛煉出孩子的表現力。
3. 讓孩子說清楚
等到孩子擁有表達的勇氣之后,要讓孩子盡量說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很好,但是更要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內心準確地表達出來。
所以,在孩子說話之前,要讓孩子自己先想清楚自己要說什么。
如果是回答問題,首先要明確對方問的是什么。有許多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就答非所問,沒有圍繞問題來回答,想說點題外話時也沒有跟聽眾說明這一點,搞得說的人興致很高,但聽的人一頭霧水。
其次,要讓孩子想一想,怎么把話說清楚。說話要完整、通順、有條理。家長跟孩子是很有默契的,孩子往往才說了一個詞,家長就都明白了。這種親近固然好,但卻讓孩子缺少了鍛煉機會。讓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失去了表達清楚的能力,交流效果很差。
所以,家長要有意識地幫著孩子把話說清楚。“誰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東西是什么樣的”“因為……所以……”,類似這樣的句式要讓孩子多練,學習表述和講話的過程本身也是思維的過程,是梳理思路的過程。長此以往,不僅對語文有好處,對數學思維同樣有很大幫助,應用題的解答沒有思維的過程,是無法解答的。
總之,父母在孩子幼小時就應該用各種方法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因為只有善于表達的孩子,才能使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才能和別人很好地交流。
下一篇:換個角度處理孩子的恐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教孩子看電視的學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