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中,不少孩子在不愿意上學或不喜歡做某件事情時,常常以生病作為借口。孩子偶爾鬧情緒本無可厚非,但經常性裝病就是一個壞毛病。對于愛裝病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愛裝病父母頭疼
上周六早晨,省會何女士叫8歲的兒子樂樂起床時,樂樂卻捂著肚皮說肚子疼,還不時地呻吟著。看著孩子蒼白的臉和痛苦的表情,何女士頗為不忍,于是取消了樂樂每個周六上午必上的奧數課。讓樂樂在床上吃了點早餐后,何女士打算帶他去醫院看看,樂樂卻不同意,死活不去。何女士只好作罷,讓樂樂自己在床上休息。后來,何女士暗中觀察,發現樂樂在床上躺了一會兒后,就開始看自己喜歡看的漫畫書,而且還看得津津有味,一點痛苦的表情也沒有了,有時候還笑出了聲。想到前幾次,兒子因為逃避上奧數課和鋼琴課,就曾撒謊說“自己頭疼,身體不舒服”,何女士認為兒子是在裝病。“一次兩次不想去上課,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我兒子卻經常裝病,對他我真是沒辦法。”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可能都和何女士有過同樣的經歷———孩子本來身體好好的,一到要上奧數課、鋼琴課、書法課,或需要進行技能訓練,做某些事情時,就喊頭疼、肚子疼。相信孩子吧,這病也來得太突然了;不信吧,又怕真耽誤了孩子。對于愛裝病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感到頭痛,不知道如何是好。
為什么孩子愛裝病?
天真單純的孩子為什么會裝病呢?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安莉娟老師分析說,孩子愛裝病,和父母的態度有關。許多父母在孩子偶然患病時,一改平時嚴厲要求的態度,更加溺愛、縱容孩子,使孩子明顯體驗到生病與不生病時父母對自己的不同態度,一次兩次或者四次五次,孩子漸漸也明白了“病”的作用和好處。體驗到生病的好處后,孩子不愿上學或者不想做某件事情時,就以裝病的伎倆來獲取“豁免權”,而且通常都能如愿以償。因為他們已經懂得,當他們生病時,父母往往會給予生活上的最特別優待和行為習慣上的寬容。
讓孩子裝病“失效”
孩子偶爾裝病本無可厚非,但經常性裝病就是一個壞習慣、壞毛病。對于愛裝病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做呢?安莉娟老師說,孩子愛裝病,家長首先應降低對孩子身體的焦慮,不要孩子一說不舒服,就表現出過度的焦慮與不安,給孩子以可乘之機。要想辦法給孩子一個感覺———“不舒服沒什么大不了的”。其次,不要對“生病”的孩子過度滿足。孩子不是天生會裝病的,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根本的原因是大人對于“病孩”的要求顯然降低,給予了過度滿足。因此,建議家長要注意將孩子的“不舒服”與“愿望滿足”分開來,即使在孩子真的生病的時候,也不能過度滿足他的要求,尤其是無理的要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孩子懂得“生病”與“愿望滿足”是兩回事,逐漸讓孩子意識到“不舒服”也不能成為“愿望滿足”的工具了。
此外,對于愛裝病的孩子,家長應找出孩子裝病背后的原因。孩子為什么要裝病?目的是什么?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孩子裝病,通常是因為外邊有人欺負他,比如高年級學生打他或敲詐他;學習上有困難,課堂上的內容根本聽不懂,老師批評他;做了壞事,怕被別人發現;有某個欲望想實現,比如想得到一件新衣服、一個玩具等;感到孤獨,希望父母陪伴在自己身邊;拒絕參加某個不喜歡的活動或做自己討厭的事,比如樂樂不愛上奧數課、鋼琴課等等。孩子裝病背后的原因復雜,父母只有正確了解,才能“對癥下藥”。否則,即使知道孩子是裝的,教育也不具備說服力。
安老師說,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避免孩子裝病的好方法。家長應明確告知孩子,“裝病就是說謊,說謊是壞習慣”。鼓勵孩子在有為難之事時,直接向父母表達,例如“我不喜歡彈鋼琴”,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明白藝術類專業并不是每個孩子的專長與愛好。若孩子表達了“今天我不想去上學”時,父母切莫訓斥,而要替孩子分憂解難,使孩子在父母身上學習到面對挫折的勇氣,而不是借“病”逃避。 (本報記者:呂海波)
相關報道:孩子為何愛裝病來實現愿望
如何看待寶寶裝病的現象
如何判斷孩子是真病or裝病
孩子裝病,因為缺愛(圖)
下一篇:家長的責備讓孩子焦慮不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賄賂性獎賞的悲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