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幼兒園爭取注意
這樣的循環不只發生在家里及父母身上,在幼兒園或學校也同樣會發生。孩子甚至經常從這一個循環陷入下一個循環,因而強化了下面這種觀念:“我可以而且必須強迫所有大人來照顧我。”
這次來自幼兒園的一個故事,可以說明上一頁的循環過程。
妮娜四歲。她和媽媽的關系非常親密。不過妮娜媽媽有時會覺得帶妮娜很費力,因為這個小孩在跟媽媽分開時經常淚眼婆娑且傷心欲絕。
妮娜很受其他孩子喜愛,因為她很有人緣而且是個點子王。有時候她會在外面跟朋友玩上一整天。也喜歡邀請玩伴來家里玩,但若沒有親愛的媽媽陪伴,她從來不去別人家玩。
上幼兒園的第一年剛開始,一如預期,妮娜很難跟媽媽分開,之后就很順利。但自從暑假過完,第二年要開始時,妮娜突然出現很奇怪的行為。她在家里就已經哭得肝腸寸斷:“我真的一定得去幼兒園嗎?”
多數情況下,妮娜都由爸爸送去幼兒園,好讓分離的痛苦不至于那么嚴重。到了幼兒園以后,“胡鬧”繼續上演。
→妮娜哭泣。她不跟別人一起玩,而是坐在角落里,自顧自地低聲啜泣,聽了令人鼻子發酸,借此引起注意。若問她為何傷心,她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傷心。”
→幼兒園老師注意她。總會有人在某個時候可憐妮娜,把她抱在懷里,安慰她,找她一起玩個游戲。老師關心之后,妮娜停止哭泣,然后可以平靜地自己玩好一會兒。
→妮娜學到:引人注意的行為會被獎勵。她想:“老師并沒有陪任何人像陪我一樣玩得那么久。我的眼淚似乎讓她印象深刻。”
→妮娜重復她異常的行為。幼兒園里所有25位小朋友一起吃早餐。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以再開始玩。妮娜討厭無聊地坐在那里等候。她發現如何能縮短這等待的時間:吃早餐時她又開始哭,光安慰沒有用。于是妮娜常常獲準第一個起身,到角落自己玩。不過她多半會繼續哭。
→老師覺得很氣惱而且越來越不情愿注意她。當老師不知道該拿妮娜怎么辦時,就把她送到園長辦公室去。園長很忙,她想要妮娜趕快安靜下來,不要吵她,所以常常給妮娜吃糖果(妮娜在家里只有星期六才有糖果吃),而且讓她在辦公室里玩了起來,她起初還輕聲啜泣著呢。等妮娜平靜以后,再送回班上去。
→妮娜從老師處只得到少許自發性的關懷。若妮娜剛好不哭,老師會很高興。她只有哭才能得到注意。因為妮娜的特殊行為,她跟其他孩子少有接觸。漸漸地朋友也不再靠近她。妮娜于是得到一個結論:“別的小孩都不喜歡我。”
→妮娜學到:“注意必須靠爭取才能得到!”她當然看出老師漸漸對她長時間的哭泣失去耐性。但她也知道必須怎么做才能得到特殊“待遇”,包括糖 果,還有避開那無聊的團體早餐:那就是一定要哭得又久又令人同情才行。可惜的是,妮娜在爭取注意的同時,也錯過了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的樂趣!
→妮娜重復她異常的行為。第二天她又哭了…
下一篇:頑皮寶寶的家庭策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口才為孩子贏得好未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