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命狀態的不同會直接體現為孩子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感交流、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等各個方面的不同。
深圳有位李姍璟老師曾經用兩個很生動的詞來形容孩子的兩種不同生命狀態:發啦和趴啦。我們不妨來看看她描述的發啦和趴啦的狀態:
發啦:自信、勇敢、正直、開朗、積極、樂觀、溫和、友善、堅強、勤奮、開放、靈活、大度、自立能力強、有毅力、愉快、身心健康、聰明、學習能力強、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精神抖擻……
趴啦:憂愁、煩悶、自卑、孤獨、消極、拘謹、脆弱、怯懦、保守、固執、懶惰、自私、狹隘、吝嗇、軟弱、依賴性強、目光無神、萎靡不振、悲觀厭世、學習能力下降、記憶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
現在,我們可以來判斷一下,我們的孩子是在發啦的狀態多呢,還是在趴啦的狀態多?如果你的孩子是發啦的,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會在很多領域表現很好,如果他的大多數情況是屬于趴啦的,那么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他會在很多領域中遭遇發展的瓶頸。
那么,不同的生命狀態又是如何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呢?
我曾經接待過很多的家長,述說他們的孩子學習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很差,不知道該怎么辦。他們一般會把孩子的這些問題歸因于學習不認真或者學習能力差,但事實上我們可以發現,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記憶力很差的孩子,往往是他的生命狀態出了問題。
處于趴啦狀態的孩子,他的情緒狀態往往也是消極的。這時候,大腦皮層下面的情緒中心——邊緣系統就像一道電動閘門,它會自動關閉大腦皮層,使大腦皮層失去工作能力,只讓皮層以下的低級部位繼續工作,產生腦功能下移現象。 只有當我們消除了緊張、焦慮的情緒后,它才會開放大腦皮層,恢復記憶、思維等各種高級功能。
相反,處于發啦狀態中的孩子,內心會體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也會達到顛峰的狀態。
懂得這一規律的老師,會在上課前講一個小笑話讓孩子們輕松一下,這樣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整堂課下來就會很有效果。
同樣,在家庭里,每當孩子要開始學習時,家長如果在一邊不停地指責埋怨,那么孩子的大腦皮層就很有可能馬上產生強烈的抗議,進入低效能工作狀態或者干脆就不工作了。“越罵越傻”、“越急越容易出錯”的現象也就會發生了。如果家長們懂得這個規律,就不會再在孩子學習時間不斷給孩子輸送負面信號了。
學習如此,生活和活動也是如此。
另外我們在前面也已經講到過,當一個人處于放松狀態的時候,是他潛意識慢慢打開的時候。而最佳的學習狀態正是一個人潛意識很開放,并且和顯意識保持暢通交流的狀態。
我們的學習狀態一般可以分為四種:潛意識無能力、顯意識無能力、顯意識有能力,潛意識有能力。而我們所要的正是潛意識有能力的學習。比如開車,技術熟練的人,并不是在用顯意識開車的,而是潛意識里自動產生的指令讓你很安全地駕車行駛在公路上。
所以,良好的生命狀態,可以讓孩子保持最佳的學習、生活、情緒、健康狀態,從而使孩子的生命潛能獲得最大可能性的開發。
我仔細地讀過周弘老師對女兒進行賞識教育的那些小故事,其實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了合適的方法,不斷地把孩子的生命狀態調整到發啦的狀態。當女兒因為考試不理想出現情緒低落的時候,他用打消顧慮的方法消除了女兒負面情緒,當女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他總是用一些很幽默的方法調整好學習的氛圍。
當做父母的,高高地翹起大拇指,就是高高地鼓舞起了孩子的生命狀態!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怎樣提高孩子的聽分辨能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