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及社會一方面給了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百般呵護,毫不放手,這就從一個側面造成了孩子實際上的不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說,保護孩子的任務任重道遠。
孩子面臨的沉重壓力與家長、社會過分呵護之間的矛盾,是引發家庭沖突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盡管我們的社會給兒童提供了盡可能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盡管家長們大都舍得投資金、投精力,為孩子成長竭盡全力,盡管孩子們大都健康茁壯,但我們深入了解一下就發現,孩子,特別是城鎮的獨生子女們,過得并不輕松,活得并不快樂。
沉重的學習壓力是孩子們不快樂的首要原因,據對“北京市中學生學習壓力”狀況的調查,以每天6節,每周5天,周30節為標準,只有13%的學校不超此標準。每周40節左右的,占,另有近兩成的學校超得更多。另外,有的學生承認自己有過全班性的集體補課;學生在學校平均每天做一至二個小時作業的占83%,而在家每天做作業兩小時以上的達到了半數以上,約為54%,全部樣本平均做作業每天達小時。
讓孩子感到壓力最大的是學校里的成績大排隊,有的孩子承認自己的學校給學生排隊;38%的學生考試成績次次都要由家長簽字;而有四分之三的父母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因此有過打罵作法的家長總計達。對“是否感到學習負擔重”的回答中;肯定表示不重的只占5%,明確表示“很重”和“比較重”的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經常和偶爾有一提上課就頭疼和厭煩的達,而經常有“因不愿學習而想自殺的沖動”的占,偶爾有這種自殺沖動的占。可見,對孩子來說,學習的壓力是多么沉重,對他們身心的壓迫又是何等嚴重。
另一方面,孩子們生活上受到了家長的百般呵護,自立的能力很差,在他們身上存在著很多不安全因素。在關于“北京市少年兒童安全狀況及求助傾向”的調查中顯示,父母不在家,只有61%孩子可以自己做飯吃;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的孩子不知道在野外如何找水源;路上遇到壞人,15%的孩子“扭頭就跑”、的孩子選擇“和他拼了”;的孩子不會做人工呼吸;游泳時抽筋,不懂怎么辦的占。
最為嚴重的是孩子的心理安全狀態十分令人擔憂,一個關于平時感覺遇到安全威脅時在周圍環境中獲得幫助可能性的題目:“如果你遇到無論何種危險,你覺得都能比較容易地從別人哪里獲得幫助嗎”回答肯定是的只占13%,而不肯定的答案則達,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安全度不高。另一個關于自殺傾向的指標更為直接地證明了這一點,回答曾有過多次自殺念頭的占到,另有被試回答曾產生過一兩次自殺念頭,二者合計,高達。心理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的重大問題。
家長及社會一方面給了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要求,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上百般呵護,毫不放手,這就從一個側面造成了孩子實際上的不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說,保護孩子的任務任重道遠。
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避免走入的三個誤區:
(1)排斥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認識到子女心理健康在孩子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心理健康神秘化。不能從自身家庭、親子關系中去尋求解決辦法,過分地依賴心理輔導教師協助解決子女心理問題。
(3)知行沖突。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子女成長的作用,但因工作等緣故而不能對子女堅持進行心理保健。
下一篇:不做“不受歡迎”的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掌握親子溝通的基本原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