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中國人喜歡說:“人是為夢想而活的。”
很多父母,在面對自己可愛的孩子時,都會不自覺地生出一些夢想,他們夢想孩子將來能考上清華、北大、哈佛、耶魯,成為一名科學家、藝術家、大學教授……這些父母的愿望是好的,但往往是一廂情愿的,他們不顧孩子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僅憑一腔熱情,就帶著孩子四處奔走,拜師、補課、學藝,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凡是夢想就有虛幻、飄忽和不現實的成分。充滿夢想的父母,看似教育起點很高,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四處碰壁,多數人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制訂的教育目標不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孩子常常會不配合,甚至逆反。面對“不聽話”、“不成器”的孩子,這些父母常常是沮喪而不自省,在失望面前一聲長嘆:“我的夢想破滅了。”其實,夢想的意思就是永遠不可能成真的。夢想成真時,那還是夢想嗎?
莎士比亞說:“人是為希望而活的。”
王強在教育兒子上用的就是希望而不是夢想,他有明確的育兒理念和行為標準;他能清醒地預見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并客觀地理解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他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在一般父母都談“網”色變時,他主動讓孩子接觸網絡,當別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時,他想的是“寧可面臨兒子染上網癮的危險,也不能剝奪他趕上未來時代的生存資格。”他比一般父母少了一些夢想,多了一些現實感和科學性。也許希望沒有夢想宏闊、遼遠,但與夢想相比,希望之路要短一些、現實一些、好操作一些。王強帶著兒子已經到達了預期的第一站,對于抵達下一個目標,他也勝券在握、信心滿滿。我們在祝福他的同時,要向他學習,學習他清醒而不盲從,學習他變夢想為希望,并把希望變成具體又容易操作的方法,讓孩子在實踐中愉快地到達目的地。
結語:
這本書不帶任何說教色彩,也不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只是希望通過真實的分享與大家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引起共鳴,觸發思考……
下一篇:尊重TA,孩子就肯聽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揭秘讓孩子近視的5大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