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一個人不愿意改變想法,不愿意學習新知時,就意味著陷入了最大的愚昧,缺乏新知可以學習,缺乏學習的愿望則意味著愚昧,和先天殘疾一樣,愚昧是無藥可救的。
——佚名
在最近的教育新聞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山東臨沂的心理治療中心,采用電擊法治療兒童“網癮”的事件。
在這個所謂的治療中心內,被稱為“醫生”的楊永信,不僅采用電擊,還采用強制吃藥、暴力毆打等手段,一次一次對前往進行治療的孩子,進行著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傷害。
一位叫做小雪的女孩子,曾經12次被電擊,每次電擊都被七八個人強行按住,在嘴里塞入牙套以防咬舌,最終無以忍受這種折磨,逃離了這個所謂的“網戒中心”。
這樣的現實令我們驚訝,在過去的時代里,落后鄉村中的孩子在發高燒的時候,往往會被認定為邪祟附體,于是便被送往巫醫神漢處用棍棒抽打、用鋼針刺體驅邪,最終導致的是一個個生命的消亡。
每當我們回憶起這些往事的時候,總是會痛恨于人們的愚昧與野蠻,巫醫神漢的罪惡。然而我們可曾想過,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所謂的“網癮”,與邪祟附體在定義上有何不同?而這位使用無證無照器材的所謂“醫生”,又與巫醫神漢有什么區別?用電擊的方式來治療,又和用棍棒毆打,鋼針刺體的方式存在著怎樣的差異?
一個借著造福家庭之名,行斂財害人之實的所謂“醫生” ,卻能夠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收治了數萬個孩子,僅收取的治療費用就將近億元。為什么會有如此之多的家長,甘愿付出來之不易的金錢,讓孩子受心靈與肉體上的雙重傷害。這其中蘊含的深意,才是最值得我們探尋的。
在家長看來,孩子沉迷于網絡,無疑是一種背離了正常人行為模式的精神疾病,出于對孩子的愛心,出于對孩子未來的負責,我們的家長才心甘情愿讓騙子以殘暴的行為施加于孩子,藉此來取得自己心理上的慰藉。
然而,我們的家長大概不曾想到的是,把“網癮”視同為精神疾病,本身在概念上就已經大錯特錯了。
當我們的成人世界與主流社會,面對著日漸繁盛的網絡世界手足無措、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當我們的家長與新興文化無法合拍而感到恐懼的時候,這種情緒上的憂患就被投放到了孩子們的身上。
于是,為了疏放這種內心的恐懼與憂慮,以關愛為名,行懲戒之實的體罰過程就此開始了。和往常不同的是,這種新式的家庭體罰,只是將執行者換成了旨在斂財的所謂“醫生”,而肇事者卻仍然是擔負著教子、愛子之名的家長。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完成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效的機制,這不僅要求家長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更需要投入無法量化的精力。而當我們的家長或不愿、或不能、或無此觀念來持續這場漫長的教子過程時,他們就會選擇以最省力、最經濟、最短期、最愚昧的方式來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希望藉此一勞永逸。
網戒中心的悲劇,只是中華民族家庭中教育手段單一現象的一個反映,我們并不能指望在短期內會有所改變,然而當我們進行這樣的探尋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有可能做出改變的家長改變,讓未來將要撫育孩子的準家長改變,為了讓現階段正在受到變相體罰、變相摧殘的孩子得以解脫。
對于教育而言,有一句名言堪為萬古不滅的真理——沒有不是的子女,只有不合適的父母。當我們將這一點銘記在心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家庭教育將會走向一個新的開端,這不僅意味著諸如楊永信一類的江湖騙子無以為繼,更意味著萬千中國孩子的福音。
下一篇:讓撒謊的孩子體驗被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強化孩子的競爭意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