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這是一切自卑的根源所在。
——斯賓諾莎
當我們的探尋行進到這一層面時,揭示體罰可能造成的傷害,就成了我們最急迫的任務之一。
單就人格而言,孩子與成年人是平等的主體,正因為這一點的存在,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有權利得到尊重。
然而從家庭結構上來講,孩子在物質上要依靠家長,這種獨特的關系,造成了孩子無法與家長對抗。然而,這種依附性并不是牢不可破了,也絕不意味著孩子會因此事事順從家長的意志。
作為家長來說,無論是體罰、責罵,或是其他的強制性手段,都可以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然而卻始終無法藉此改變孩子的看法,也決不可能藉此改變孩子的習慣。
對于孩子來說,其行為往往有著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長不試著去了解孩子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想當然”的看法,對孩子的行為簡單地加以判斷,用暴力來壓制孩子的行為。那么那些看似起到的作用,其實只不過是孩子懾于強大壓力下的表現而已,在孩子的心中,卻遠沒有真正信服。
更嚴重的是,當體罰成為了家庭教育中,父母懲罰孩子、督促孩子的手段時,孩子感覺到孤立無援、毫無尊嚴也就在所難免了,而這也就意味一場對孩子自尊心的嚴重損害正在展開。
關于自尊心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們已經無需贅言,在這里我們要說的是,每當孩子以逆反的態度來面對家長,因此遭到體罰的時候,都意味著其自尊心正在發揮作用。
當孩子以逆反的態度來面對家長時,正表明了其自尊的存在,就如同一個人在遭受到突然襲擊時,本能地抄起身邊物件抵擋一樣,而這種對抗性的態度,正是保護其自尊心的盾牌。
反過來,如果我們的孩子一旦放棄了這種對抗,無疑意味著其自尊心已經被傷害到了極點,整個人也落入了“破罐子破摔”的境地。正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當我們的家長抱怨孩子沒有上進心,抱怨孩子缺乏主動性的時候,卻沒有想到,正是家長的屢次傷害,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正因為如此,如果想要摧毀孩子的自尊心,只需要把體罰的手段反復執行下去,讓孩子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就足以成功。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許多家長的行為,甚至于更加嚴重。
中國的許多家長都存在著一個誤區,即秉承著“人前教子”的古訓,認為在外人面前,在外面的公開場合對孩子進行體罰、斥罵,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孩子改掉所謂的“毛病”。而對于這個問題,社會則抱有更令人不齒的寬容性,認為家長對其子女的管教,社會是無權干涉的。
這兩大因素糾結在一起,便直接釀成了一整套對孩子自尊心的損害機制,其結果只能令孩子在成長中失去前進的動力與勇氣,最終造成無可估量的惡果。
下一篇:讓孩子學會直面人生的挫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跌倒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