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三、 獨生子女體質健康的5個不足
社會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經濟的增長和家庭的富裕,為獨生子女們的健康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大多數獨生子女們享受到了優越的物質生活環境。但同時,經濟條件的改善、物質生活的豐裕也為獨生子女們的成長帶來了新問題。
1、挑食、偏食和營養過度
獨生子女的特點關鍵在于他們的獨生環境。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使他們往往受到了更多的關注、照顧和保護,他們的父母們往往會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營養和飲食,因此很多孩子幾乎零食不離嘴,想吃什么有什么,不想吃的各類營養品也經常被父母督促著送進嘴里。同時,“四二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受到更多寵愛,他們可以盡情地發泄自己的任性。因此,在獨生子女中,挑食、偏食、營養過度的現象較多。
例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城市兒童生活習慣研究”發現,近三成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盲目食用保健品現象。調查顯示,明確表示“從來不吃”保健品(包括營養品、補品等)的中小學生僅有37 5%,“每天都吃”的有9 7%,“有時吃”的有17 8%,“很少吃”的有35%。認為“學生服用保健品(或補品)對學習有好處”的高達84 4%,認為“保健品包含各種營養成分,可以代替天然食品”的達到82 7%。
也有些獨生子女過于挑食、偏食,把“洋快餐”作為主要食品。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城市中小學生高達85 2%。43 6%的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幾次”和“幾乎每天都吃”的有6 1%。當慶祝生日、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同學聚餐聚會的時候,或者在節假日,去吃“洋快餐”成為三至四成孩子的選擇。“洋快餐”的特點是高脂肪、高熱量。過剩的脂肪和熱量長期積累,容易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2、肥胖和超體重兒童明顯增加
膳食結構、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了獨生子女中肥胖兒童及超體重兒童比例明顯增加。漫步街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兒,他們的臉龐充滿稚氣,身材卻臃腫笨重、行動遲緩。肥胖癥正在逐步取代營養不良,成為城市獨生子女體質健康的主要問題。
有研究稱,大城市獨生子女已經成為肥胖的重點人群,尤其是小學男生,肥胖率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肥胖工作組(WGOC)2003年11月正式頒布了《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選體重指數分類標準》,分析“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數據表明,1985年大城市7—18歲的青少年兒童肥胖發生率分別僅為0 2%和0 1%;1995年超重檢出率大幅增長,肥胖開始在大城市流行,北京等發達地區大城市各年齡組男生超重率猛增到10—13%,女生達6—9%;2000年我國城市兒童肥胖檢出率已上升到6—8%,北京等六大省市的城區小學男生肥胖發生率為12 9%,北京等大都市更成為肥胖“重災區”,男生7—9歲、10—12歲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達到25 4%、25 5%,女生7—9歲、10—12歲超重及肥胖檢出率達到17 0%和14 3%。何玲、任弘,當代城市青少年兒童體質與健康狀況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2002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數據顯示,7—18歲城市男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 98%上升為2000年的8 86%和2002年的11 50%;城市女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 46%上升為2000年的5 60%和2002年的7 74%。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7—22歲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3 25%和11 39%,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1 4和2 7個百分點;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8 72%和5 01%,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0 7%和0 9%。2005年北京市學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計為25 3%。
肥胖不僅給獨生子女們帶來臃腫的體型,也給他們帶來沉重的身體負擔。醫學研究證明,兒童青少年肥胖發生越早,持續時間越長,出現代謝綜合征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肥胖還給孩子們帶來了隱形的心理障礙,使一些孩子的童年、少年時期被自卑籠罩。
3、視力不良的低齡化和重度化趨勢明顯
一位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女生,已經戴上了厚厚的眼鏡片。她媽媽說:“班里有好幾個戴眼鏡的同學了,老師也沒有辦法再調座位,大家都說自己看不見,只好去配眼鏡。反正早晚都得戴,小學不戴到了初中也跑不了。”一位就讀于北京重點中學的初一女生說:“小學時班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戴眼鏡,可是到了初一,環顧班里,幾乎找不到不戴眼鏡的了。而且大家的眼鏡度數都很高,班里誰500多度就算好的了。”一位小學教師說:“小學五六年級的孩子戴眼鏡的較多,現在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有不少眼睛近視度數達到了300多度。一個班級差不多一半學生戴眼鏡了。我從業20多年,發現班級里戴眼鏡的孩子逐年增多。”
大家的話被一些數據殘酷印證。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小學生39 72%、初中生68 08%、高中生80 98%、大學生82 43%。與前面幾次全國大型調查相比,比例均有明顯增加。不僅如此,近視眼的低齡化現象也非常令人擔憂,尤其是7—9歲年齡段近視檢出率明顯升高,度數也越來越高。
長時間近距離寫作業讀書、不良的膳食結構、過多使用電視電腦、較少到室外活動等因素,都是造成近視低齡化和重度化的因素,需要獨生子女的父母們特別注意。
4、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持續下降
湖北省恩施市某校舉行讀書節活動,全校學生在操場上站立了30分鐘。就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有10多名學生因堅持不住陸續倒下;在某校初中三年級的體育運動會中,參加男女長跑的學生不足150人,結果在其中半途而廢的有10人,長跑結束后出現眩暈、嘔吐的有90人,由于長跑導致氣虛、低血糖等并發癥需要注射葡萄糖的有16人。
營養、膳食、環境、生活方式和教養方式等多種因素,導致獨生子女們的體質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從而表現為運動能力不足。在2006年8月舉辦的“第一屆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指出:“雖然從總體上來看,孩子們的身高、體重、胸圍等指標在不斷上升,但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指標在持續下降。近20年來,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一直處于持續下降狀態。”
一些調查數據證明了這一點。2005年與2000年相比,城市學生身體素質繼續下降。其中50米跑成績,7—18歲城市男女生均下降0 1秒;立定跳遠成績,7—18歲城市男女生分別下降了3 7cm、3 9cm;引體向上成績,13—18歲城市男生下降了1 2次;一分鐘仰臥起坐成績,7—18歲城市女生下降了3 7次;50米×8往返跑成績,7—12歲城市男女生分別下降2 3秒、1 3秒;1000米跑成績,13—18歲城市男生均下降12 4秒;800米跑成績,13—18歲城市女生分別下降10 3秒。何玲、任弘,當代城市青少年兒童體質與健康狀況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孩子們體質下降的重要表現就是運動能力的下降,有專家將其概括為“硬、軟、笨”。“硬”是指骨關節硬,缺少柔韌性,動作稍大,就易腰酸背痛腿抽筋;“軟”是指肌肉沒有力量,耐力差,容易導致新陳代謝低下,肌力衰退,神經衰弱,心肺功能差等;“笨”是指人的平衡性差,控制身體及力量時不是過輕就是過重,容易摔跤。
5、青春期提前到來
8歲的男孩浩浩長了胡子!
5歲的女孩同同來了月經!
……
北京協和醫院分泌科主任伍學焱介紹說:“來門診看性早熟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最近兩年比十年前增加了至少3倍。”北京協和醫院、兒童醫院十年前門診中看性早熟的孩子,占內分泌科門診量不到10%。但根據近兩年統計,性早熟患兒已上升到了20%以上,并逐年增多。近幾年來,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與上述類似的信息。伴隨著這些令人吃驚的案例和數字,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是,整個獨生子女群體在生理發育方面已經出現了青春期提前的現象。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對城市青少年進行了長達15年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為大家提供了一些令人思考的數據。僅1989年至1999年10年間,中國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就有所提前。1989年,他們對上海、北京、廣州和武漢四城市3000名在校生進行青春期專項調查,數據顯示,男孩初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為14 43歲,女孩初次月經來潮為13 38歲。1999年,再次調查發現,這四城市男女青春期提前為13 85歲和12 54歲。可以看出,10年之間,男孩青春期提前了0 58歲,女孩青春期提前了0 84歲。
與此相關,初次手淫和性沖動的年齡也顯著提前。1989年,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齡男孩為14 49歲,女孩為14 31歲;10年后,這兩個指標降為12 64歲和10 72歲,分別下降了1 85歲和3 59歲。1989年男女青少年初次性沖動的平均年齡,分別為14 50歲、15 21歲;10年之后這兩個指標降為13 63歲和13 62歲。
這是目前能查到的比較新的數據,然而距離今天已經又一個10年過去了。雖然我國近幾年非常重視性教育,但調查數據非常有限。這是因為我國還缺乏專門的機構進行這樣的調查,一些計生部門和學校也難以深入進行調查。不過,一份兩個學生的調查報告也許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青春期更加提前的狀況。北京匯文中學林偉峰、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陳曦在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趙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從2003年5月開始,利用半年的時間,通過網絡共獲得了3271條數據,有效數據2979條。其中,北京市中學生共調查了1795人,其中男生1062人,女生733人。統計所得的數據發現,男生初次遺精的年齡集中在12—14歲之間,平均為13 15歲。女生月經初潮的年齡集中在12歲,平均年齡為12 32歲。男生初次遺精平均年齡比1999年提前0 7歲,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比1999年提前0 22歲。同時,有80 6%的男生和52 9%的女生承認有過自慰行為,約17%的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很正常,認為只要雙方愿意就可以發生性行為的初中生占45%,高中生這樣認為的比初中生高近20個百分點。
一些研究發現,兒童肥胖、看電視時間過多、攝入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環境污染等等,都是導致城市獨生子女青春期提前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5~9歲期間體重增長迅速的孩子青春期會出現提前現象。研究人員對181名5、7、9歲女孩進行體重和機體脂肪測量,于9歲時進行青春期發育狀況評估。結果發現,5歲及7歲時機體脂肪比例較高或腰圍較粗的女孩,9歲時青春期發育提前。再例如,有的孩子過多攝入含有雌激素的瓜果蔬菜、肉、禽、蛋類食品,有的孩子盲目服用一些含激素的保健品、滋補品等,這些都會導致兒童性早熟,從而導致青春期提前。
下一篇:孩子不愛學習可能是有困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習壓力壓“跑”了成就需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