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上海市婦聯兒童部和上海市親子教育研究中心最新“親子教育研究報告”表明:滬上約80%的父母不清楚如何獲取育兒知識。而激烈的社會競爭更是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焦慮緊張型”父母。問卷中,超過30%的父母沒有思考過“孩子有哪些權利”這一問題;調查顯示,高學歷父母大多是“緊張型”父母,因為高學歷父母絕大多數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外語、鋼琴、書畫、電腦……一樣都不能缺。
許多父母太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卓越”的人,于是不辭辛勞、費盡心力打造自己的孩子。從吃喝拉撒到選什么特長班、上什么幼兒園,父母沒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對這些煩惱,為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而辛苦忙碌,于是心力交瘁的父母由衷地感嘆:養個孩子真累。
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培養一個健康的、快樂的孩子永遠比培養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重要。養育孩子,平和的心態最重要。養育孩子,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輕松,不妨學著做不較勁的父母。
不以比較心態看待孩子
都說謙虛是美德,但談到自己孩子的時候,謙虛的父母很少見。什么都可以拿來夸,寶貝生出來睜著眼睛可以夸,寶貝兩個月就知道對著鏡頭笑,可以夸,換尿布時一泡尿射到爸爸臉上了也可以夸:“射得好準啊!”。
能夸自己的孩子當然是因為他比別的孩子強,但事實是這樣的,3歲以下的孩子個體發育相差很多。洋洋得意于孩子一時一事的優勢的話,在給別人添堵的同時,你也在給自己施加無形的壓力。
別的孩子話還說不清楚,你的孩子可能已經開始背三字經了,但你根本不知道,下次別的母親會說出什么驚人的話來。因為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顯現的,一生很長,老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熱衷于現時的夸耀和比較,就總會有焦慮的時刻:為什么別的孩子會了,我的孩子卻不能?
想做輕松不較勁的父母,就不要跟別人比較。不要跟女孩去比你家男孩的語言能力、精細動作以及專注力程度。男孩女孩天生是有差別的,你強求不來。跟同齡同性別的寶寶也沒有比較的必要。
同時,避免在你的交往圈子里培養一種互相夸耀和比較的氛圍,你不夸耀自己的孩子,也不要跟著別人去夸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夸耀的時候,不要接口,不要去助興,沒有聽眾的積極反饋,通常會有效地扼殺發言者的熱情。
不以攀比心態養育孩子
如今嬰幼兒用品市場早就擺脫了過去“奶瓶+尿布”的格局,嬰幼兒用品越來越“精細”:喝水和吃飯的勺子要分開;奶嘴分寬口徑和標準口徑;寶寶喝水要用溫度計量水溫;還有嬰兒指甲剪、喂藥器、防蹬被夾、口腔清潔套裝等,這些嬰兒用品不僅細分程度令人咂舌,價格也往往不菲。但是這些細化的嬰兒用品并不等同于嬰兒生活的必需品,父母們大可量力而行,不要在紛繁的市場中亂了陣腳,盲目消費,從而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另外,嬰幼兒服飾也大可不必非名牌不買。只要保證是純棉的材質,不刺激孩子的皮膚就可以了,要知道,“健康的才是最好的”;也不要一次性購買過多。孩子的生長速度往往很快,很有可能有些衣服還來不及穿就已經變小,這樣的情況勢必會造成浪費,家長們要注意避免這種“不理智消費”。
如今,隨著早教觀念的興起,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和早教書籍也充斥著家長的眼球,其價格也自然不菲,一堂早教課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由于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不得不花高價打造“早慧兒童”,將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特長班“鍍金”。
針對此種現象,教育專家提醒,幼兒早教強調的是親子教育,即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完全可以通過普通的親子教育讀物來完成,不僅可以節省育兒開支,更可以通過親子教育,增加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培養孩子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讓孩子在家庭的溫暖中成長,一舉多得。
育兒消費量力而行才是正確的選擇。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和攀比心態掉進經濟壓力的陷阱,因此,不如剎住兒童高消費的快車,用平和輕松的心態養育下一代。
下一篇:教師態度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體驗與獨生子女的自我接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