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上周末,由慧與聯盟教育機構主辦的“幼教名家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辦。北京師范大學祝士媛、趙忠心教授來鄭州講學。記者發現,這個本來是為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講座,其中有許多觀點對普通家長也頗有益處。
識字多少不是聰明的標準
趙忠心: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是中國當代家庭教育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觀點一:不贊成把0-6歲稱做“學前教育”
因為這個時期不僅僅是為孩子上學做準備,更重要的是為孩子一生發展打基礎,是孩子一生的成長基礎。什么是學前教育?難道孩子出生就是為了上學?這樣就太功利了。
觀點二:幼兒教育,“體育第一”
學齡前階段一定要把體育放在第一位,教育的順序應該是體、德、智,身體不好了,其他的都談不上,0~6歲孩子在這個時期是成長發展最快的,身高、體重成倍上翻,所以一定要把身體的保健放在第一位。
但實際上許多家長把智育放在了第一位,這肯定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沒好處。現在許多家長把孩子的讀書、習字等放在第一位,實際上就是一種功利目標——上小學。孩子兩三歲就認識好多字其實并沒有多大用處,因為從唯物認識論方面講,首先就是要進行感性認識。
這個時期的確是要學習,但不是發展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生活常識,掌握豐富的感性知識,為以后學習理性知識打基礎。缺乏感性知識的積累,學習理性知識只能是死記硬背、囫圇吞棗。
觀點三:學前教育很混亂
學前教育發展狀況很混亂。實際上雙語幼兒園我是不贊成的,學齡前的孩子很重要的就是掌握本民族語言,就是本土語言、母語,這是最重要的。本土語言還沒掌握好呢就學外語,這個很不科學。像臺灣就明令取消雙語幼兒園,加強本土教育。
我有一些留洋的教育學博士朋友,翻譯一些文章之后還要讓我看,因為他雖然翻譯的是漢語,但是是外國語法,就是因為本土語言掌握不好。孩子學外國東西之前先要把本土的東西學好。
有一句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不是科學的教育理念,它是一句典型的商業廣告用語。家長要明白,孩子的成長是“長跑”而不是“短跑”,“起跑”并不是很重要,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觀點四:學齡前教育的任務是:
(1)體育,即身體保健。
(2)道德啟蒙教育。
(3)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交往的能力,適應集體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
(4)掌握感性知識,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生活常識。
(5)掌握好自己的母語,本土語言,我這里說的掌握母語是指口頭語言,而不是文字語言、書面語言。
這些年社會上搞“識字教育”搞得很厲害,現在許多人認為孩子是否聰明是以能否識字、識字多少來衡量。其實這個標準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怎樣調動孩子的上進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性困惑,你就這樣回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