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和孩子交流時,好媽媽不僅要用耳去聽,更要用心去傾聽。做孩子最耐心的聽眾,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發(fā)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家教案例
李韻在小學一直是班長,能力出眾,學習成績也很好。升入初中,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后,曾經耀眼的她沒有之前那么優(yōu)秀了。學習的科目變多,壓力增大,在最近的班干部選舉中,她落選了。
她想將自己的問題說給媽媽聽,可是媽媽總是以忙為理由,拒絕聽孩子的傾訴。這天,李韻見媽媽有空閑,就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媽媽,話還沒有說完,媽媽就火冒三丈,質問李韻是什么原因導致現在這樣。李韻覺得媽媽很不理解她,感覺很委屈,慢慢地便很少再和媽媽交流了。
·專家解析
孩子向媽媽傾訴的時候,渴望媽媽可以耐心地聽完自己的故事,以此來滿足自己被重視的需求。
心理學家認為,媽媽允許孩子通過語言,將自己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對孩子來說,他們希望媽媽可以和他們分享喜悅、悲傷,但是很多媽媽只愛聽“好消息”,不愛聽“壞消息”。久而久之,孩子的消極情緒得不到合理發(fā)泄和化解,累積到一定程度,會變成對抗情緒,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媽媽聽了孩子的想法后,和孩子交流,孩子會認為媽媽的認真傾聽是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注,是對自己最有效的理解和幫助。
不少媽媽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這樣就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媽媽應該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自己則多聽少說。
建議一 媽媽要多聽少說
多聽少說是親子溝通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大耳朵、小嘴巴”的媽媽是最受孩子歡迎的。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媽媽要積極聆聽,以理解和認同的態(tài)度,讓孩子盡情傾訴。
耐心傾聽孩子的話是媽媽的責任。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傾訴之后,煩惱會消失很多,能以輕松和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
建議二 認真聽孩子講話
做一個耐心的聽眾,媽媽應集中注意力,給孩子固定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認真地聽孩子講話。在聽孩子講話的過程中,媽媽要用眼睛注視孩子,讓孩子感覺媽媽是在認真傾聽。
當孩子要和媽媽講話時,媽媽要主動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全心地聽孩子講話。孩子得到了尊重,才會主動和媽媽溝通。
建議三 對孩子的話表現出興趣
如果媽媽對孩子說的話表現出真實的興趣,不僅有利于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己被重視的良好情感體驗。
曉寒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總愛問她:“今天,你在學校又有什么新鮮事啊?”曉寒就會打開話匣子,把學校的一些趣聞逸事告訴媽媽。媽媽每次都聽得很投入,曉寒也越來越愛和她談心。
有時候,曉寒說的事情,根本不合媽媽的胃口。例如,誰和誰吵架啦,誰今天摔跤啦。但媽媽沒有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相反,她安靜地聽著。媽媽知道,曉寒說的事,雖然和自己關系不大,但都是她最在乎的。要想和孩子做朋友,就必須關注孩子的興趣點。
媽媽對孩子表現出關注,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更愿意在這種安全感中,多與媽媽交流,把自己所有的感受向媽媽傾訴。
建議四 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傾訴
孩子希望得到媽媽的關注、鼓勵和幫助,所以傾訴的欲望很強烈。可是如果媽媽隨意打斷孩子的話,孩子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就會逐漸失去對媽媽訴說的熱情,逐漸養(yǎng)成孤僻、內向的性格。
媽媽打斷孩子的話,不讓孩子傾訴,必然會阻礙親子溝通。聰明的媽媽要給孩子盡情訴說的機會,這樣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使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
建議五 善于聽孩子的弦外之音
媽媽在和孩子溝通時,要學會耐心聆聽孩子的話,留意孩子沒有明確說出的思想感情。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尊或是別的原因,無法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又很想讓媽媽明白,這就需要媽媽善于聽孩子的弦外之音。
開家長會時,老師特意強調了許磊的成績有所下降,要求媽媽給予注意和幫助。回家后,許磊本以為媽媽會訓斥他,可是媽媽沒有。相反,還耐心地詢問孩子,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事情不順心。
許磊和媽媽說,剛換的英語老師他不喜歡,他的教學風格和以前的老師有很大的不同,他暫時無法適應。媽媽從他的言語中,知道了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原因,便即時幫助他調整心態(tài)。在以后的考試中,他的成績逐步上升。
媽媽在聆聽孩子的感情、想法時,要注意孩子的表現,也要加強自己對孩子內部情感的直覺。這需要媽媽平時多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徑,就是聆聽孩子的話,聽孩子的話語的弦外之音。
下一篇:給孩子學習適宜的家庭環(huán)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