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問題:
今天有很多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怎么上好學校?上不了好學校,怎么有好工作?沒有好工作,你將來怎么辦?”這些話中隱藏的邏輯是:為了明天的幸福,今天必須作出重大犧牲。問題是剝奪了今天的快樂,肯定能在明天得到補償嗎?
方法A:好成績好學校好工作好生活幸福人生,在這樣的邏輯推理主導下,今天必須抓好孩子的成績,為了美好幸福的明天,今天必須作出犧牲。
方法B:咱也沒有那個本事,反正兒孫自有兒孫福,由他去吧。
方法C:快樂和幸福是什么?其實就是一種來自感官和心理上的高興和滿足的感覺。有些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說你玩一個游戲,感官上很輕松或刺激,你會覺得高興愉快;或者是吃一種自己喜歡的食品、喝自己喜歡的飲料,感官上也很舒服,當然也許這種感官上的舒服感覺來得快、去得也快,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比較短暫。
而心理上的滿足感帶來的快樂一般則比較長久,比如說,你通過努力,考試成績提高了許多,得了第一名,或者是工作中做出了成績,得到了獎勵或提升,或者是你掙了很多錢很有地位,開好車住別墅——與周圍的人比較,你有優越感,與自己的過去比,有了成就感,實現了自我價值,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個時候,你會覺得快樂和幸福。
很顯然,一般人的快樂和幸福標準來自比較,而且更多的是和周圍的人比較:比別人強,比別人有錢有地位,比別人多占有多享受,這樣才幸福和快樂。否則,就很郁悶。
在這種心態下,很多家長快樂不起來,因為比較來比較去,總是發現自己的狀況難以盡如人意。可是,自己年齡大了,再努力好像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改變了,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不能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或者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可憐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被迫承擔起光宗耀祖、改換門庭的重任。一個遙遠、沉重的目標,讓孩子似乎永遠沒有可以輕松休息的時候:要上重點小學,要考第一名,要當三好學生,要上重點中學,要努力拼命考名牌大學,碩士、博士讀完后,努力找工作再努力工作……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這樣一個艱辛的奮斗過程嗎?
如果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沒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和心態,只是一味地與別人攀比,爭強好勝,又怎么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呢?
生命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戰勝坎坷、挑戰自我的過程,但最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美好。
現在孩子的主要任務當然是學習,但是我們家長一定要清楚:僅僅有好的學習成績和名牌學校并不能和快樂人生畫上等號。在注重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同時,我們更要教會孩子享受生活,給他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善良感恩的心,豁達寬廣的胸懷,與人相處和自我心理調整的能力。沒有這些,上了北大、清華又有什么用?走向社會后掙再多的錢又能如何?因為,他不會快樂地享受生活,不會體驗到人生真正的價值。
我和愛人都是北大畢業的,記得當年我們班上有不少的狀元、榜眼、探花,如今我們大學畢業快20年了,雖說也有一些同學是所謂的大款,或者什么老總、處長、副局長,可又能怎么樣呢?大家都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有家庭不和離婚的,有犯罪進監獄的,有多病纏身、天天吃藥片的,有牢騷滿腹、怪話連篇的,還有很自閉基本不與任何同學來往的……
我有一位朋友,他女兒是少年大學生,15歲就上清華,19歲就進入跨國大公司工作,薪水豐厚。女兒這么優秀,可他卻憂心忡忡:擔心女兒太優秀了,找不到男朋友。一般的男孩子對這么出色的女孩子敬而遠之,優秀的男孩子也許想找個小鳥依人的……朋友曾經苦笑著說:“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上大學時她還小,工作了吧又不好碰上,托人給介紹了很多,至今還沒有合適的。”他和愛人雖然著急,還不敢在女兒面前說,怕增添女兒的壓力和煩惱。
生活就是這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僅僅是學習成績好,也許在學校可以“一好遮百丑”,在社會生活中就不是這樣了。除了智商,還要看情商,也許運氣也很重要——關鍵是自己要會調整自己,要能面對現實,開心快樂地生活。
我們這代人之所以總是感到壓力巨大,多半是因為以往貧窮的經歷和對未來生活不確定性的憂慮。其實,問題沒有那么嚴重,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大部分家庭就一個孩子,他們長大了經濟負擔并不重,盡可以輕松地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工作,不像我們為了錢去拼命。
當然,我們要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做一個有上進心、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不能給孩子那么大的壓力和負擔,而是要讓他們盡可能地在學習中感到樂趣,把學習變成一種享受;也不能給孩子灌輸那種“只要學習好,什么都會有,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的觀念,不能為了學習,讓孩子犧牲太多——不能為了假想中的明天的快樂,就犧牲眼前實在的快樂!至少不能犧牲太多!
我們要把握好個中的分寸和尺度。
其實,孩子本身就給我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歡樂,我用一個本子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玩的事兒都記錄了下來,連同她各個時期的照片放在一起,沒事的時候和愛人一起翻看,點點滴滴的回憶總是那么甜蜜和清晰,一切仿佛都在昨天,不由得讓人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啊,那個小家伙怎么就長這么大了呢?
我不止一次地告訴愛人:抓緊時間享受孩子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光,你還嫌人家煩,再過兩年,人家翅膀硬了,終究是要飛走的,還不愛理你呢,你算算,咱們一家三口就這樣在一起的時間還有多長?還不好好珍惜?!這不,10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在這種心態下,我們只要有時間就和孩子待在一起,輔導她學習,引導她享受學習的樂趣,做完作業后就跟她一起玩,玩撲克(我一直認為玩撲克是很好的智力游戲,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我一起玩撲克)、聊天、做游戲,家里的氣氛很民主,孩子學習和玩的時候都很輕松。我們也說希望她上好學校之類的話,但總會跟她說清楚:爸爸媽媽最希望的是你健康快樂,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就是一個很快樂的成長過程,只要你盡力了,就是好樣的。
其實,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沒有最好的模式和狀態,只要我們努力了,就可以寬容地對待自己,讓自己放松,去享受這一刻的美好!
孩子的學習很重要,玩也同樣重要。我們自己不想成為工作機器,也不要把孩子變成學習機器。
你和孩子不會輕松地享受今天的快樂,那么,也很難享受到明天的快樂。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也提醒自己:沒有感恩和放松的心態,人的一生中,即使獲取再多,也難有真正的快樂!
夢想與現實之間永遠會有距離和差異,這也許同你的努力程度沒有關系,而只是一種偶然的不確定性。聰明者會把這些看做上帝的另一種恩賜,懷著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現實,而愚蠢的人則會把手中的快樂隨意丟棄。
我們來看這樣一篇文章:
夢想與現實
〔美〕洛伊·塞伯爾德
從前,有個男孩子住在山腳下的一幢大房子里。他喜歡動物、跑車與音樂。他爬樹、游泳、踢球、喜歡漂亮女孩子。他過著幸福的生活,只是經常要讓人搭車。
一天男孩對上帝說:“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長大后需要什么。”
“你需要什么?”上帝問。
“我要住在一幢前面有門廊的大房子里,門前有兩尊圣伯納德的雕像,并有一個帶后門的花園。我要娶一個高挑而美麗的女子為妻,她的性情溫和,長著一頭黑黑的長發,有一雙藍色的眼睛,會彈吉他,有著清亮的嗓音。
“我要有三個強壯的男孩,我們可以一起踢球。他們長大后,一個當科學家,一個做參議員,而最小的一個將是橄欖球隊的四分衛。
“我要成為航海、登山的冒險家,并在途中救助他人。我要有一輛紅色的法拉利汽車,而且永遠不需要搭送別人。”
“聽起來真是個美妙的夢想,”上帝說,“希望你的夢想能夠實現。”
后來,有一天踢球時,男孩磕壞了膝蓋。從此,他再也不能登山、爬樹,更不用說去航海了。因此,他學了商業經營管理,而后經營醫療設備。
他娶了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孩,長著黑黑、長長的頭發,但她卻不高,眼睛也不是藍色的,而是褐色的。她不會彈吉他,甚至不會唱歌,卻做得一手好菜,畫得一手好花鳥畫。
因為要照顧生意,他住在市中心的高樓大廈里,從那兒可以看到藍藍的大海和閃爍的燈光。他的屋門前沒有圣伯納德的雕像,但他卻養著一只長毛貓。
他有三個美麗的女兒,坐在輪椅中的小女兒是最可愛的一個。三個女兒都非常愛她們的父親。她們雖不能陪父親踢球,但有時他們會一起去公園玩飛盤,而小女兒就坐在旁邊的樹下彈吉他,唱著動聽而久縈于心的歌曲。
他過著富足、舒適的生活,但他卻沒有紅色法拉利。有時他還要取送貨物——甚至有些貨物并不是他的。
一天早上醒來,他記起了多年前自己的夢想。“我很難過”,他對周圍的人不停地訴說,抱怨他的夢想沒能實現。他越說越難過,簡直認為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上帝同他開的玩笑。妻子、朋友們的勸說他一句也聽不進去。
最后他終于悲傷得病倒住進了醫院。一天夜里,所有人都回家了,病房中只留下護士。他對上帝說:“還記得我是個小男孩時,對你講述過我的夢想嗎?”
“那是個可愛的夢想。”上帝說。
“你為什么不讓我實現我的夢想?”他問。
“你已經實現了。”上帝說,“只是我想讓你驚喜一下,給了一些你沒有想到的東西。”
“我想你該注意到我給你的東西:一位溫柔美麗的妻子,一份好工作,一處舒適的住所,三個可愛的女兒——這是個最佳的組合。”
“是的,”他打斷了上帝的話,“但我以為你會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東西給我。”
“我也以為你會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東西給我。”上帝說。
“你希望得到什么?”他問。他從沒想到上帝也會希望得到東西。
“我希望你能因為我給你的東西而快樂。”上帝說。
他在黑暗中靜想了一夜。他決定要有一個新的夢想,他要讓自己的夢想的東西恰恰就是他已擁有的東西。
后來他康復出院,幸福地住在47層的公寓中,欣賞著孩子們的悅耳的聲音、妻子深褐色的眼睛以及精美的花鳥畫。晚上他注視著大海,心滿意足地看著明明滅滅的萬家燈火。
下一篇:“垮掉的一代”和“幸福的一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招改變“窩里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