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作為孩子的媽媽,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要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培養(yǎng)他的感情,還要陪他玩兒,還要照顧他的衣食。想做好這一切實在太辛苦了,使我煩躁無比。有沒有更簡單的育兒方法?
媽媽一定要做的只有三點。
“我可能真的不行。”“笑臉相對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三天。”“我好像沒有什么耐性。”大部分媽媽如是說。要用愛,要用笑臉養(yǎng)育孩子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做不來。
媽媽們對自己總有那么高的期待呢?本來只能忍耐一天不發(fā)火的人,現在已經忍了三天,為什么還覺得這個成就微不足道呢?在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很多媽媽都高估了自己。
有無數缺點的我能過上現在的生活,我感到非常滿足。孩子小時候,對他們好言相勸、笑臉相迎幾天之后,我也會大發(fā)雷霆。我覺得這樣的我已經十分不錯了,沒有耐性的我居然忍了三天沒發(fā)火。這次忍了三天,下次一定要更長時間,我暗下決心。這也讓我看到了希望。本來就有缺點的我,做到這份兒上難道不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嗎?這么一想,氣也消了,也不會再因小事生氣了。
不少人和我正好相反,要么妄自尊大,要么妄自菲薄。該看正面的時候看反面,該看反面的時候看正面。難怪育兒過程會那么辛苦。
要善于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加以自我表揚。漸漸地,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也會開始進入你的視線,會讓你不自覺地表揚孩子。媽媽們無論怎么養(yǎng)育孩子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生孩子本身就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只是作為媽媽,一定要做到三點。
兩歲之前要由媽媽來養(yǎng)。兩歲之前孩子需要全方位的關愛、照顧、注意,所以一定要由媽媽來養(yǎng),這是孩子應有的最基本權利。有些人就會反問上班族怎么辦?這里說的“媽媽”是指全職照顧孩子的人,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爺爺奶奶,月嫂也可以,無論是誰都可以。
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時間是學習如何去愛別人的最重要時期,需要媽媽長時間地陪在身邊,愛著他、注視他、鼓勵他。由于經濟上的原因,有時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給保育機構,這也讓不少人感到矛盾。但只是兩年而已。只要在這段時間傾注足夠的愛和關心給孩子,以后就會省心很多,也不需要再花費額外的錢。一旦上了學,孩子們就會在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下茁壯成長。等孩子大了,媽媽們想做什么事都可以。照顧孩子的經驗會成為寶貴的財富,甚至有可能讓你找到比原來更好的工作。
并不是因為擔心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才要父母去養(yǎng)。照顧孩子是只有父母才能享受的特權。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不僅是養(yǎng)育費,還要傾注大量的時間和感情。孩子也會讓我們知道,和孩子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養(yǎng)育對父母和孩子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為了享受育兒的樂趣,也要由媽媽來養(yǎng)孩子。
不要讓孩子有束縛。看著現在的孩子我不禁感嘆,能夠不生氣的孩子真是了不起啊。因為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頭上要扎橡皮筋,一年到頭還要穿紙尿片,多不舒服啊。
看到一個小孩,連頭發(fā)都沒幾根就戴著發(fā)夾。實際上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無非是讓別人看著好看而已。孩子不是玩偶,不應該給他們亂穿亂戴。別說是孩子了,讓我戴著這種發(fā)夾,都會覺得難受,恨不得趕緊拿下來。
紙尿片是另一個讓孩子不舒服的東西。使用衛(wèi)生巾的女性可以充分體會到孩子們的感受。每個月只使用三四天,一天要換幾次都已經讓女同胞們十分不快了。
孩子們一整天都要穿著紙尿片,一穿就要穿到2歲左右可以控制小便為止。和媽媽的皮膚比起來,孩子的皮膚要細膩許多。有位媽媽把紙尿片換成了尿布,結果孩子立馬變得開朗無比,之后再也不肯穿紙尿片了。一次性紙尿片本身含有大量化學物質,使用時還會和尿液混在一次,并不斷接觸孩子的皮膚。
孩子要穿著舒適柔和的衣服,沒有任何束縛地成長。
時刻都要知足。失足落水,在水里掙扎的時候,我們的愿望會是什么?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祈求要一棟豪宅或者中大獎,只是希望能獲救。但是一旦獲救了,就會把先前的愿望拋之腦后,要求更多東西。
孩子出生前,我們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出生。既然孩子健康誕生了,我們就應該感謝他。可是我們卻要求他快點走路,快點認字,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
我不想成為一個不知感恩的愚蠢的人。所以我一直將“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出生”這一最初愿望牢牢放在心中,再也沒有對孩子提過新的要求。這讓我在育兒過程中始終能夠知足常樂。
我看著健康誕生的孩子,對他說:“你圓滿完成任務了,夠了。”當孩子不如我意,開始產生非分之想的時候,我就會回憶孩子出生前自己的愿望,把錯誤的想法拋棄掉。
對那些不孕的女性來說,能夠成為孩子的媽媽,即便是孩子脾氣很差,因為孩子惹禍而被老師叫到學校也無所謂,因為擁有孩子已是她們平生的夙愿。“媽媽學校”里有一位因病不能生育,而打算領養(yǎng)的媽媽。和這些媽媽們比起來,能夠自己生育孩子的媽媽們要知道自己多么幸運,要時刻懷著感恩的心。
“你已經夠好了!”
“謝謝你來到我身邊,謝謝你健康誕生,謝謝你有十根手指,十個腳趾!”
“感謝你生活在我身邊,這就夠了!”
經常向孩子如此訴說,讓他們享受最基本的權利,任何人都能有一個笑口常開的孩子。
深情的媽媽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都知道但是行動跟不上?
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一定要做:
說話要溫柔。
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要準確表達意思。
要多思考一次再說話。
要傳達內心想法。
要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你的意思。
千萬不要做:
不要擔心。
不要比較。
不要急躁。
不要生氣。
不要走到孩子前面。不要將孩子托付給孩子。
下一篇:夫妻意見不一致時的家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校不教的內容家長可以教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