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親子故事
我們特別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這樣就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可惜,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家長說。不是孩子已經成熟到可以自己處理一切事情,也不是孩子沒有煩惱和困難,而是家長在對孩子肆意的管教中,已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初生不久的孩子,會把家長當成自己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逐漸長大后,孩子對家長的信任被一點點地打上了問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家長總是自作主張,剝奪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或是毫不猶豫地斥責孩子,踐踏了孩子的尊嚴。
成小洞平常喜歡寫寫畫畫,雖然只讀五年級,卻能把很多歷史人物描畫得惟妙惟肖了。父母知道孩子有這種愛好,但是從沒有看過兒子的作品。
那天,趁著兒子睡熟的工夫,父母從書包里翻出了一個硬皮本。媽媽知道兒子曾經把這個本子給爺爺看過,而且得到了爺爺很高的評價,可是自己爭取了幾次,兒子都沒有答應給看。
夫妻倆興沖沖地欣賞起了兒子的杰作,兩個人小聲地品評哪個人物更生動形象的時候,兒子被吵醒了。兒子睜著惺忪的睡眼說:“你們在干什么,別亂翻我的東西!怎么這么沒有禮貌啊?”“媽媽就看看,能把你的畫看沒了呀?”媽媽理直氣壯地說。誰知兒子振振有詞道,“你們應該尊重我的隱私權!”
父母愕然,眼見著兒子從手上拿走了他們還沒有欣賞夠的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兒子這樣的舉動搞得父母好不尷尬。
發生了這件事情后,成小洞好幾天都沒有給過父母好臉色。父母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怎么會有這么多的講究,這又不是什么秘密,父母看看都不成,真是越來越弄不懂孩子了。
一天,媽媽為了緩和與孩子的關系,走進兒子的房間,準備給兒子打掃衛生。可是,媽媽剛剛踏進房間,兒子開口了:“媽媽你進來干嘛?出去出去!”
“你看看你的房間臟成什么樣了?”媽媽不理會兒子的抗議,只管拖起地來。
“你,不要隨便進我的屋子好不好?要進來也應該敲門呀!我自己會把房間弄干凈,你出去吧!”
媽媽臉上有點掛不住,說:“你這孩子,這是怎么跟媽媽說話呢?”
“媽媽,你應該尊重我啊,我也是大人了呀!”
看著兒子一臉厭煩的樣子,媽媽很無奈地走出了房間,心中非常不痛快——怎么自己的孩子這么不歡迎自己呢?
這位媽媽的困惑也是很多家長正在迷茫的問題。作為家長,不只是盡心愛孩子,給孩子豐厚的物質生活,就能贏得孩子的心的。
要想保持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與信任,家長就要做到尊重孩子的人格,這樣孩子才愿意向家長敞開心扉。那么,作為一名家長,怎樣才能樹立起被孩子尊重的形象呢?
溝通技巧
1. 尊重孩子要注重細節
孩子無論多小,都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和自尊,做父母的不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剝奪、壓制他們,而是要盡力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幾個反抗期,在這些特殊的時期,家長管教孩子更要考慮到孩子當時的心理特點。
比如說,喊孩子的小名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但子女長大后就不能再用了。尤其是對十六七歲的孩子更不能叫小名,因為孩子的心里會產生一種自己還沒有長大,或是父母親還把他看成小孩的感覺。
小名是孩子兒童時代的稱呼,如果小名比較有口語色彩,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可能會不愿意聽到。當孩子長大后,家長對孩子的稱呼就要與社會相同,這樣才能使他感覺到自己已經成年,從而與父母之間也就多了一份平等與尊重。
2. 讓孩子信服
一個滿嘴謊言的家長是不可能教出誠信的孩子的,這樣的家長更無權對孩子說:“撒謊不是好孩子!”孩子都很聰明,父母是什么樣的人他會看得很清楚。如果父母自己做一套,跟孩子說的又是另一套,怎么能讓孩子信服呢?所以家長要言行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謊。
3. 使用尊重性語言
有的家長為了增強自己話語的說服力,故意在孩子面前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說出來的話更是硬邦邦的,好像法官給犯人下命令一樣。孩子不是犯人,家長應該使用尊重性的語言。
所謂尊重性的語言,就是能夠充分照顧到孩子面子的語言,讓孩子聽起來能愉快。如,商量式的、建議式的,等等。
在李晨光眼里,媽媽是個特別容易溝通的人。星期六,媽媽想帶他去姥姥家,可是李晨光想自己在家里玩游戲。媽媽對兒子說:“你是今天去姥姥家,還是明天去姥姥家?”李晨光想到明天要去游泳,就關掉電腦,跟媽媽去姥姥家了。
路上,媽媽和李晨光談起小的時候姥姥怎么細心照顧他的事情,說得李晨光心里暖融融的。到了姥姥家,李晨光高高興興地陪姥姥聊天、給姥姥削蘋果吃。姥姥開心極了,直夸李晨光孝順。
4. 指出缺點講究溝通方法
如何對待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是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孩子的言行舉止有不當之處的時候,我們可以委婉地指出來,在不傷及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孩子糾正得更快。因為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贏得別人的尊重。
當孩子的行為觸及品德、習慣等原則問題的時候,應該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他改正。
5. 理解孩子的可笑行為
當孩子的做法可笑的時候,不要恥笑或取笑孩子。如果孩子為此感到難為情,不妨對孩子說:“媽媽小時候也犯過很多次這樣的錯誤!”“沒關系,改正了就好了!”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體貼和尊重,就會更加敬重父母。
下一篇:讓孩子學會應對滑坡和泥石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愛模仿“英雄”未必好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