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交往,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能體驗到與人交流的快樂,不斷鼓勵和表揚孩子在這一方面的成績和進步。
小語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她不喜歡跟陌生人交流。有時,大人問她話,她只是沉默以對,或者簡單地點頭或搖頭。
出門在外,有小朋友要主動與小語交朋友,很多時候小語會躲在我身后,羞于與對方接觸,好像對方會傷害她。
我意識到,這主要是那段時間小語與陌生人接觸的機會少,缺少交往鍛煉,使她在與人交往時缺乏自信所致。
于是,我有意識地引導她更多地接觸陌生人,并想方設法樹立她與人交往的信心。
如果有成人逗引小語,我就對小語說:“這位叔叔(阿姨)很喜歡你,他(她)喜歡跟你說話,他(她)覺得你很可愛。你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吧,你說‘叔叔(阿姨)好’。”
要是小孩子來找小語玩,我就鼓勵小語:“小哥哥喜歡你,想和你玩。你跟小哥哥交個朋友吧,你告訴他‘我也喜歡和你玩’。”
“今天小語好棒,能夠主動地告訴小朋友‘我喜歡和你玩’。”小語有了一點進步,我就及時表揚她。
就這樣,我努力給小語創造與人交流、交往的機會,通過不斷的表揚和鼓勵,激發她與人交流的自信心,使她越來越喜歡與人交流。
自信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基礎,孩子不喜歡與人交流,很多時候是因為他以往與人交流的時候,有過挫敗的體驗,缺乏與人交流的自信心。
此時,父母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交往。
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與人交流中體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需要,體驗到與人交流的快樂,不斷鼓勵和表揚孩子在這方面的成績和進步。
一位上中學的女孩的媽媽曾給我打來電話求助。
“我閨女自從上了初中后,基本上跟我就不交流了。除了我們問話時,她簡單回答幾句外,幾乎什么話都不跟我們說。我們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真愁死我了。”
媽媽的聲音聽起來很焦急。
“您好,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是做母親的,也希望孩子能夠與自己沒有隔閡,能跟自己無話不談。”我回應她的話,希望她繼續說下去。
“我問孩子話的時候,她總是沒有表情地回答‘是’或‘不是’,或者用‘嗯’、‘啊’來應付我們,這讓我感覺很頭疼……”
“哦。”我仿佛能看得見這位媽媽無奈的眼神,“你一般都問她什么問 題呢?”
“關于學習和生活的。”這是我意料中的答案,太多的父母只習慣于關注孩子這些。
“李老師,你給我出出主意吧,我該怎么辦?”
“首先一點,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有些話,他們有不跟父母說的權利。對此,我們要尊重孩子,不強求孩子什么話都跟自己說。
再有,我們要努力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審問她的‘法官’,不是管制她的領導。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比如我們也可以向孩子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電話那頭不時地有“嗯”聲傳來,真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她聽得很認真。
“我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李老師,太謝謝你了,我一定照你說的去做。”最后,這位媽媽很誠懇地跟我說。
“希望你和女兒能成為知心朋友。”我結束了談話。
小語上了初二,好像突然間長大了,有些話不喜歡跟我說了,有時問她話,她三言兩語就打發了我。
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小語吃完飯就進了自己的房間,不知道在干什么。
這時,電話“叮鈴鈴”地響了,我拿起電話:“喂,你好。”
“喂,你好,請問陶小語在嗎?”是一個聲音清脆的女孩子。
“小語,你的電話。”
小語飛快地跑來,拿起了電話,開始和電話那頭的女孩嘀咕起來。
我繼續看電視。
過了好久,小語才打完電話。這時,我發現,她的臉色變了,好像很不 開心。
我關心地問:“小語,怎么了,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小語看看我,支支吾吾不說話。
我鼓勵她:“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說說,也許能幫助你。”
過了好一會兒,小語才說:“媽媽,我知道你關心我,但我不想說這件事,就讓我自己處理吧。”
我心想一定是發生什么事情了,雖然我很想知道,很為小語擔心,但我更要尊重她的意見。
于是,我對她說:“好吧,如果你不想說就不說,或者等你想好了再說。如果你有什么委屈,可以寫進日記,或者想好后寫出來給我看也行。無論你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支持你、幫助你。”
小語感激地看了看我,然后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不喜歡與父母溝通,不喜歡與人交流,有各種原因,父母要區別對待。
想讓孩子愿意和自己溝通,前提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給孩子創建和諧、平等溝通的良好環境,養成經常與孩子溝通的習慣,并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與人有效溝通的鍛煉。
如果孩子因為性格或與人交流的挫折體驗,而拒絕與人溝通,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樹立與人交流的自信,幫助他掌握溝通的技巧。
如果孩子因為獨立意識的發展,某些問題暫時不喜歡與父母交流,父母就要尊重孩子的做法。
下一篇:媽媽,我也不想做事磨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贊美孩子要實事求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