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8、外八卦
【位置】掌背外勞宮周圍與八卦相對處。
【操作】拇指作順時針方向掐運,稱運外八卦。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胸悶、腫脹、便結等。
【臨床應用】運外八卦能寬胸利氣,通滯散結。臨床上多與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療胸悶、腹脹、便結等癥。
29、一窩風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操作】指端揉,稱揉一窩風。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腹痛、腸鳴、關節痹痛,傷風感冒。
【臨床應用】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止痹痛利關節。常用于受寒、食積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多與拿肚角、推三關、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發散風寒,宣通表里,對寒滯經絡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風寒等癥也有效。
30、膊陽池
【位置】在手背一窩風后3寸處。
【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稱為掐膊陽池或揉膊陽池。
【次數】掐3到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便秘、溲赤、頭痛。
【臨床應用】掐揉膊陽池能止頭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別對大便便秘結,多揉之有效,但對大便滑瀉者禁用;用于感冒頭痛,或小便赤澀短少多與其它解表、利尿法同用。
31、三關
【位置】前臂橈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屈患兒拇指,自拇指外側端推向肘,稱為大推三關。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氣血虛弱,病后體虛、陽虛肢冷、腹痛、腹瀉、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癥。
【臨床應用】
(1)推三關性溫熱,能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主治一切虛寒病癥,對非虛寒病癥宜慎用。臨床上治療氣血虛弱,命門火衰、下元虛冷,陽氣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無華,食欲不振、疳積、吐瀉等癥。多與補脾經、補腎經、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2)對感冒風寒,陰冷無汗或疹出不透癥,多于清肺經、推攢竹、掐揉二扇門等合用,此外對疹毒內陷、黃疸,陰疽等癥亦有療效。
32、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洪池,同時一面用口吹氣隨之,稱打馬過天河。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外感發熱、潮熱、內熱、煩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驚風等一切熱證。
【臨床應用】
(1)清天河水性微涼,較平和,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主要用于治療性病癥,清熱而不傷陰分。多用于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唇舌生瘡,夜啼等癥;對于感冒發熱、頭痛、惡風、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風熱者,也常與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等合用。
(2)打馬過天河清熱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實熱、高熱等癥。
33、六腑
【位置】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
【次數】100到300次。
【主治】一切實熱病癥。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結干燥等。
【臨床應用】退六腑性寒涼,能清熱、涼血解毒。對溫病邪入營血,臟腑郁熱積滯,壯熱煩渴,腮腺炎及腫毒等實熱證均可應用。本穴與補脾經合用,有止汗的效果。若患兒平素大便溏薄、脾虛腹瀉者,本法慎用。
本法與推三關為大涼大熱之法可單用,亦可合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發斑等可單用退六腑。而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免傷正氣。如寒熱夾雜,以熱為主,則可以退六腑三數,推三關一數之比推之;若以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三數,退六腑一數之比推之。
上一頁1234 下一頁下一篇:寶寶過冬:常活動別捂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去除寶寶手上的倒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