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1-3歲 > 護理保健

護理保健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腰背部

分類: 護理保健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5-31

閱讀 :230

  1、大椎

  【位置】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

  【操作】用中指端揉,稱揉大椎。

  【次數】30~50次。

  【主治】發熱、咳嗽、項強。

  【臨床應用】揉大椎有清熱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發熱等癥。此外,以屈曲的食、中指蘸清水

  在穴位上提捏,至皮下輕度瘀血,對百日咳有一定療效。

  2、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之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稱拿肩井;用指端按其穴,稱按肩井。

  【次數】拿3~5次,按揉10~30次。

  【主治】感冒,發熱,上肢抬舉不利等癥。

  【臨床應用】拿、按肩井能宣通氣血、發汗解表、臨床常與"四大手法"配合,治療外感發熱、無汗

  等癥。本法亦為治療的結束手法,稱總收法。

  3、肺俞

  【位置】第三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兩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稱推

  肺俞或分推肩胛骨。

  【次數】揉50~100次,推100~300次。

  【主治】咳嗽,胸痛,胸悶等癥。

  【臨床應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調肺氣、補虛損、止咳嗽,多用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如久治不

  愈,加推補脾經以培土生金,則效果更好。

  4、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 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脾俞。

  【次數】50~100次。

  【主治】嘔吐,腹瀉,疳積,食欲不振,水腫,四肢乏力等癥。

  【臨床應用】揉脾俞能健脾胃、助運化、祛水濕,多用于治療脾胃虛弱,乳食內傷,消化不良等癥,

  常與推脾經、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5、腎俞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用食、中二指端揉,稱揉腎俞。

  【次數】50~100次。

  【主治】腹瀉,遺尿,下肢痿軟乏力等癥。

  【臨床應用】揉腎俞能滋陰壯陽、補腎益元,常用于腎虛腹瀉或下肢癱瘓等癥,多與揉二馬、補脾

  經、推三關等合用;下肢癱瘓,多配合患側的推、滾、揉法,以通經活血,幫助患肢恢復功能。

  6、脊柱

  【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捏脊,每捏三下將背脊提

  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

  【次數】推100~300次,捏3~5次。

  【主治】發熱,驚風,疳積,腹瀉等癥。

  【臨床應用】捏脊能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培元氣,具有強健身體的功能,是小兒保

  健常用手法之一。臨床上多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摩腹、按揉足三里等配合應用,治療先天和后

  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病癥均有一定的效果。推脊柱能清熱,多與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等合用,并能

  療腰背強痛,角弓反張,下焦陽氣虛弱等癥。

  7、七節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長強穴)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作直推,分別稱推上七節骨和推下七節

  骨。

  【次數】100~300次。

  【主治】泄瀉、便秘、脫肛。

  【臨床應用】推上七節骨能溫陽止瀉,多用于虛寒腹瀉、久痢等癥。臨床上常與按揉百會、揉丹田

  等合用,治療氣虛下陷引起的遺尿,脫肛等癥。推下七節骨能瀉熱通便,多用于腸熱便秘或痢疾等癥。

  8、龜尾

  【位置】在尾椎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

  【次數】100~300次。

  【主治】泄瀉,便秘,脫肛,遺尿。

  【臨床應用】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調理大腸,本穴性平和,能止瀉,也能通便,多與揉臍、

  推七節骨等合用,治療泄瀉、便秘等癥。

下一篇:吸吮奶嘴過久影響兒童發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半夜醒來為何哭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夹江县| 林州市| 鹤山市| 东乡族自治县| 张家口市| 惠来县| 武城县| 丰县| 兰溪市| 武山县| 龙门县| 新绛县| 张家港市| 龙井市| 三河市| 新民市| 华安县| 保亭| 河西区| 称多县| 秭归县| 梧州市| 冀州市| 通许县| 宜良县| 阳谷县| 略阳县| 灯塔市| 烟台市| 廉江市| 搜索| 天津市| 南康市| 浏阳市| 永和县| 睢宁县| 会东县| 阳谷县| 河北省|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