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也不應該有這種奢望,對孩子的內心侵入太深,會是一種傷害。
這就像很多的醫(yī)學檢查,其本身就是侵入性的,做一次檢查,相當于做一次手術,或者接受一次輻射,對人體都是一種傷害。醫(yī)院是病人匯聚之所,也是病菌的集中地,正常人去醫(yī)院,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如果去做檢查,尤其是侵入性的檢查,危險就更大了。
檢查并不是好玩的事,不是迫不得已,最好少做。
對孩子的心靈也是一樣,不要過多地探究,動不動就要人敞開心扉,那其實是一種粗暴,而且相當危險。我們成人飽經滄桑,我們身上的病菌比孩子身上多得多,我們注入孩子內心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
要相信孩子的免疫力,大多數情況下,人即使患病,也有自愈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當成醫(yī)生,動不動就給人看醫(yī)。過度檢查,過度治療,反而會把健康人弄成病人,把小病弄成大病。
哪怕是關懷,也不應過多,而且“怎樣關懷”尤為重要。關懷并不是簡單的噓寒問暖,更不是所謂的“無微不至”。事實上,如果從精神到日常生活,都有人在無微不至地影響甚至左右著你,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過多的關懷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而“關懷”所必然帶著的主觀性,往往就成了一種侵略,使得孩子自己的世界支離破碎。
孩子的潛力不可低估,而且他身上永遠有我們沒有發(fā)現的東西,正因為如此,他才是新鮮的、發(fā)展的、成長的。
要想完全認識孩子,自以為可以完全了解他,甚至控制他,這種想法是多么愚蠢!你和孩子永遠有距離,因為他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你和他,猶如兩個不同的星球,盡管存在著特殊的聯系,但終究,你是你,他是他。他的獨特你永遠無法同化,他的豐富你永遠無法窮盡。
(李萌萌)
下一篇:好習慣總與智慧手牽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劉璇:又恨又愛是體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