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物權(quán)”意識這個概念,很多大人都不見得確實了解,
對孩子來說是不是更生疏了?
這么小的孩子,就需要培養(yǎng)“物權(quán)”概念嗎?
培養(yǎng)“物權(quán)”概念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有沒有意義,還是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看看。
“是我的東西就是不讓你送給別人”
有一天,媽媽想收拾一些菲菲實在穿不了的衣服和菲菲已經(jīng)不愛玩的玩具送給菲菲的小表妹,可菲菲一看到媽媽往包里裝這些東西,就上來拼命搶奪,還大聲哭著說:“你干嘛把我的東西送給別人,就是不讓你送給別人!”
媽媽講了半天道理也不管用,媽媽特別不明白,衣服肯定是穿不下了,留著一點用都沒有,而有的玩具菲菲更是半年多都沒碰一下了。菲菲平時也不小氣呀,這到底是怎么了?
理解她,幫助她:菲菲這種行為在許多3歲左右孩子身上都發(fā)生過,甚至有的孩子寧可發(fā)脾氣把玩具摔壞也不肯給別人玩。菲菲媽不要感到太生氣,因為,這期間的孩子正處于自我中心反抗期,這期間一個特別明顯的標志就是把所有屬于自己的物品都貼上一個無形的“物權(quán)”標簽,也就是她心中真心實意地認為:這些東西既然是我穿過用過和玩過的,既然是父母或別人送給我的,我就有所有權(quán)和支配權(quán),我扔掉也不給別人,這是我的自由。
“物權(quán)”概念是孩子與重要他人分離,自己要長大獨立成人的開始,對物品的所有權(quán)和分配權(quán)屬于孩子自己,如何處置這些東西是孩子的權(quán)利,如果父母強行處理屬于孩子的東西就會降低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產(chǎn)生反抗行為和不安全感,甚至長大會十分易怒或自卑,不利于今后與他人安全相處。
當然,這時“物權(quán)”概念具有獨占排他性,孩子也顯得非常“不近人情”,但這只是“物權(quán)”概念發(fā)展中的不靈活表現(xiàn),經(jīng)過爸爸媽媽的耐心引導,通過與小伙伴朝夕相處共同游戲中培養(yǎng)的情感,漸漸的,孩子會走出自我中心的不利因素,同時還保留了因擁有“物權(quán)”而獲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我在動作,我要表達!”
兩歲半的游游特別愛摔砸玩具,越說他砸得越厲害,多貴的東西都敢砸,媽媽心疼得經(jīng)常立著眉毛說他,當媽媽厲害的時候,游游更厲害了,有一次居然把家里的搖控器抓起來給摔壞了。
媽媽說,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在“斗爭”中培養(yǎng)出“豐富的經(jīng)驗”,當她和游游對峙時,游游的眼神開始到處看、手到處抓的時候,爸爸媽媽趕緊把游游能抓到的東西拿開,否則就會被兒子當發(fā)泄工具毀壞。可是,媽媽更加苦惱的是,當游游抓不到東西摔砸時,他就打自己,媽媽真怕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健康問題。
理解他,幫助他:兩三歲期間的思維正處于直覺動作思維期間,而游游尤其是屬于對動作很敏感,動作神經(jīng)系統(tǒng)很“發(fā)達”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特別喜歡用動作代替語言表達需求。無論他喜歡一個人還是不喜歡一個人,都要用動作去打?qū)Ψ剑粺o論是他喜歡玩具還是不喜歡玩具,也會用大動作來對付玩具。因此,孩子摔玩具不是不珍惜玩具,而是用動作來表達情緒情感的方式;再有,這個期間的孩子沒有社會經(jīng)驗,還沒有玩具是花錢買來的,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的觀念,他不會換算也根本沒想到要換算什么價值,在他眼里,玻璃珠要比鉆石好玩多了。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不要吝嗇用愛靠近你的寶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壓歲錢太多孩子形成壞風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