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跟約翰·貝曼博士聊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9-30

閱讀 :399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核心是內在和諧,家庭和睦,世界和平(Peace Within, Peace Between, Peace Among)。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庭里的親子關系和兩性關系和諧了,孩子的心理營養豐足了,一個家庭就和諧了,小家好了,大家才有好的可能。所以說——治療家庭,便治療了世界。2011年5月底,記者采訪了來自加拿大,首次赴鄭授課的薩提亞治療大師約翰·貝曼博士。

  不要用指責表達愛

  記者:很多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薩提亞模式”可以怎樣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貝曼:親子教育不是一種特權,很多家長容易忽略這點。

  ——貝曼現場跟我們同去的記者互動:他一邊說“我愛你”一邊指責;一味指責;兩只手拉著孩子的手由衷地說我愛你! 然后問對方的感受。

  第一種孩子想指責回去;

  第二種孩子很難過;

  第三種孩子很開心。

  孩子在家里常常呈現一種矛盾和沖突的狀態,作為一個孩子,他是父母愛的中心、愛的重心所在,他無比重要,簡直太重要了。但作為未成年幼童,父母又把他放置在一個跟自己不平等不被重視的位置,譬如父母常常說:沒你什么事,小孩子一邊兒去;這是大人的事,跟你沒關系等。

  小孩子的角色忽而天上忽而地下,他的內在開始發生沖突。

  這種內在的沖突時而讓他唯我獨尊,時而讓他充滿無價值感和低自我價值。看一看他會怎么樣:要么壓抑抑郁,當他不能表達。或者沖動地表達,劇烈地反叛。到了青春期,他可能就不上學了,要么他真的不想上學;要么他喜歡可是為了反叛不上學。再或者早戀、網癮等等——讓自己失去可以很好向前走的路徑……

  父母與孩子“價值平等”

  孩子在家庭里的地位忽高忽低,角色忽邊緣忽中心——貝曼說,這是因為他們和父母之間價值不平等,我們不要求角色平等,可是價值要平等。價值平等是指我接納你,你接納我。雖然我們角色不同,你是媽媽,我是孩子。可是不代表你地位比我高,價值比我大。

  記者:怎么平等?

  貝曼:接納。我接納你這個人,而不是喜歡你做的(你做了我不認可的事情,我也要接納你是我生命層面最愛的那個孩子),我們因此建立了一個關系。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內在,隨時為孩子補充心理營養。不要鼓勵當第一,“當第一”的信念會產生很多問題。

  記者:可是家長就是不管,就是想讓孩子當第一呢?

  貝曼:那就看看你這個“第一”的驅迫令會產生什么后果吧!已經有那么多因為“退為第二”自殺了!因為到了名校有了更多對手受不了抑郁了!跳樓了!壓力太大,自殺率、網癮率、暴力發生率都在增加。

  所以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納。不管孩子是什么樣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要接納,接納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開心,可是我接納一樣。

  父母接納的品質提升了,孩子自然就好了,因為他感受到了無條件的愛。

  反之他只是聽到了你過高的期望,而錯過了你的關心,感受不到你的愛,雖然你以為你愛,可是他已經絕了望。一個絕了望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這些還不足夠嗎?

  讓獨生子女從小有“社交”

  記者:貝曼老師認為獨生子女的教育有什么特別要重視的?

  貝曼(笑):我在中國濡染多年,對此現象印象深刻。獨生子女這個群體,每個孩子都自認特別,自覺獨一無二,不知道分享,不會社交,自私。只知道“我我我”,不知道怎么跟人相處,不會與人合作,這非常危險。到青少年期,變得很叛逆。去學校,不知道怎么建立人際關系……你也第一,我也老大,到了一起要么爭吵,要么沖突。

  學校可以幫孩子們學會分享、合作。一般來說一個家庭如果有兩三個孩子他們會自然習得輪換、輪流、分享、等待、包容。一個孩子在家庭總是獲得所有注意、重視,被聚焦——那么在學校這個團體中,老師更要協助他們克服這個影響。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培訓老師,讓他們找到一個方法。如何讓他們學會分享而非自私,“我我我”地以自我中心。

  父母也可以為孩子提供團隊伙伴,讓他們獨立地在一起,讓相似年齡的他們在平等的基礎上享受他們的在一起——玩、相處、配合、爭執、消融!父母如果愿意可以做很多,周末和假期不要只是帶你自己的孩子出去玩,要和其他的父母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出去玩。

  讓孩子們從小就有社交能力,是從小就有社交的人。

  協助孩子  不做家長幫兇

  記者:您關注過中國的幼教嗎?

  我的理解是在中國,孩子很小家長就推動著他們去學東西,很小很小就開始學,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于玩耍。我的興趣就是想培養這樣一些老師,這些老師不會聯合家長一起逼著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學知識性的東西。讓他們通過學習,成為內在很和諧,更成熟更有關愛的老師,可以充分接納以及鼓舞到孩子。要是可以有一個途徑培養這樣的幼教人員就好了。

  一個內在沒有沖突、充滿和諧的老師,在面對孩子時自然會把孩子當做一個人,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學會對他們更有愛心,不指責、不掌控、不評判。以孩子需要的方式來愛他,給孩子機會成長。

  健康離婚 愉快分手

  記者:有關單親家庭的問題?

  貝曼:如果父母不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可以選擇健康的離婚和愉快的分手。或者也不一定要很開心,要很友善。你仍然是孩子的母親,我仍然是孩子的父親,我們需要彼此之間友善對待。通常離婚還會繼續爭吵,并且每個父母都要求孩子站在自己的陣營里來,這很危險。孩子本來既要爸爸又要媽媽,現在卻要被迫作出極不人道的選擇。

  為了孩子,我們兩個不用彼此喜歡,彼此友善就好了。你不再是我的妻子,可是你依然是我孩子最好的母親。你不再是我的丈夫,可是你依然是我孩子最好的父親。

  很多的單親父母,耗費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責、彼此怨憤上,在受傷、委屈、憤怒、消耗的惡性循環中。孩子在這個里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懼,要么壓抑、要么反叛。

  父愛陪伴缺席不得

  記者:有關中國父親?

  貝曼:我也有了解到在中國很多父親比較聚焦外界,對家庭和孩子缺乏關注。父親的角色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親不參與到對孩子的教養過程中對孩子的心理是有負向影響的。因為一個家庭中父母兒女是共同組成的一個團隊啊。如果任何時候都是媽媽在照顧,孩子內在會有一個感受——爸爸一點都不在乎我,爸爸根本不在乎我,他會覺得很無助。

  并且他在這中間學到的是爸爸習慣缺席,媽媽習慣抱怨,很容易繼承不健康的模式。

  爸爸要去愛孩子,陪孩子玩,對孩子再有些興趣,不一定要很大量的時間。

  只需要:嗨,兒子!

  今天怎么樣?

  有玩得很開心么?

  接下來想做點什么?

  我們一起怎么樣……

  和我們的孩子“在”一起

  最后貝曼問:你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時間是怎么樣的?

  有沒想過當你們在一起,你不一定要忙于為他做什么事情,而只是作為父親或母親存在,作為愛他的人而存在。只是用心和他在一起,和他連接。很多家長不知道什么是“在”。以為在孩子身邊就是“在”了,不,除非你身體“在”的時候腦子也沒有跑到外面,沒有想你的下一個單子和下一個企劃。而只是感受和那個孩子在一起的親密和愉悅。

  還有那個愛,是無條件的愛!不是因為你第一,不是因為你聽話,只是因為你是你!因為你是你,我愛著你!

  去跟孩子度過一些自由的時間,讓孩子不會體驗到我們做父母的只是忙于事業。讓孩子體驗到我們的“在”,我們的“愛”。

下一篇:孩子到底是怎么學壞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種語氣可助孩子成大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马| 米林县| 嫩江县| 土默特左旗| 石阡县| 天长市| 手游| 江油市| 铜鼓县| 湘潭县| 东海县| 南阳市| 晋中市| 中方县| 铜山县| 大厂| 高尔夫| 建湖县| 永胜县| 双柏县| 邳州市| 桐城市| 资兴市| 临湘市| 马山县| 宜良县| 永平县| 永胜县| 卢湾区| 法库县| 麦盖提县| 花莲县| 沾化县| 军事| 安新县| 吉木乃县| 永康市| 丰县| 黄浦区| 乌拉特前旗|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