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郜媽愛說笑
子:“爸爸,如果我考了第一名你會怎樣?”
父:“我會高興死了!”
子:“爸爸,你不用擔心,我一定不會讓你死的!”
郜媽侃一侃
電子郵箱里連續傳來幾封朋友轉載自“wendy的幸福世界”的文章《家有中等生》。
文章述說一位母親,如何由剛開始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不成才、沒有遠大抱負向上心,到安然接受女兒只想做一個“當英雄路過的時候,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事實。其間,她不
論用盡心力去替女兒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來提高她的學習成績,還是采用添加營養、物質激勵來改善女兒的智力,女兒仍是穩如泰山地排名班上五十個同學中的第二十三名。
這篇文章撫慰了眾多“家有中等生”的父母心,也鼓動了我這個擁有一個也想做中等生
女兒的媽媽,想跳出來說說我家這個擁有中等生心態的女兒,后來取得了一些令人驚喜欣慰的“成就”。
七年前,我們在弄不清大陸高校選填志愿的“潛規則”的情況下,女兒以高于錄取分132分飲恨落到上海中醫藥大學。我將這個結果自嘲為“鶴入雞群”,并安慰女兒說:“你考入成績比同學優秀如此多,絕對能成為班上的優等生!”
結果五年讀下來,女兒一次獎學金都沒拿到,除了幾項她感興趣的學科得到A+或A的成績外,其他學科都只是表現中等。
記得第一年看到她那張在我意料之外的“中等生成績單”時,我用苦澀的笑容和言語來
掩飾自己內心的失望,我說:“女兒啊,為什么你這只鶴放到雞群中,不能繼續保持鶴立雞群,而是將自己變成了一只‘中等雞’呢?”
“做個拔尖人多累啊,我只想做個快樂幸福的‘中等人’!”
聽到女兒如此“沒有志氣”的回答,我有點兒來氣了,但女兒卻沒有眼色地繼續發表她的高見:“媽媽你不是常說,每個人都應該將幸福快樂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目標嗎?”
我被小丫頭這句話給噎住了,嘆了口氣說:“沒錯,可是媽媽擔心你雖然現在覺得做中等人幸福,但萬一到了中年后突然又不覺得做中等人幸福了,懊悔了怎么辦?”
女兒用平靜的眼光望著我說:“辛苦努力地去讓自己成為優等生,也有可能在到了以后,會有‘萬一’覺得不值的時候啊,那我一生不就從來沒有享受過幸福快樂嗎?做中等生至少可以讓我這時候感覺到幸福快樂,就算以后萬一不幸福快樂時,至少還可以有個曾經幸福過的美麗回憶。”
我被女兒的話擊得猛地一震:“是啊,誰也無法料到未來那‘萬一’的結果,為何要將那未知數拿來‘嚇自己和嚇孩子’呢?”
我們父母有義務去告知孩子,他的選擇可能(非絕對喲)會帶給他怎樣不同的生活狀態,但卻不能用自己所認知界定“成功快樂幸福”的框架,去強硬套到孩子的思維里。
一直抱持著“中等生”輕松心態快樂度日的女兒,在進入第六年考醫師執照的醫院實習時,選擇跟診幾位針灸名師,并積極準備去美國考針灸師執照。
我對女兒的這個決定頗不以為然,認為讀了五年醫科的她,去考只要學習兩年就能畢業,且職業地位遠遠低于正規醫師的針灸師是一種“低就”。女兒又扔給我一個思想炸彈:“我在進入醫院實習后,發現并不想要做那整天聽人訴苦喊痛的醫生,我真正喜歡的是藝術創作,但搞藝術創作很難養活自己,而美國的針灸師收入很高,美國也是藝術創作者的天堂,如果我能在美國拿到執照找到工作,就可以在有收入的情況下,同時能從事讓自己感覺幸福的藝術創作。”
女兒在積極準備考試和跟診中,跑去學了幾堂素描,然后買回一堆有關繪畫的書籍和油彩畫具,在家搞起油畫創作,幾位也在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看到女兒的作品都大感吃驚,不敢相信她是在無人指導下完成的。
而在她”幸福創作”的同時也完成了在醫院辛苦的跟診實習,并以極高分取得中醫師執照。
女兒的“大鳥慢啼”行徑啟發了我的一些想法——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把教育孩子當做是參加一項馬拉松比賽,沒有跑到最后,誰也不知道結果如何;任何成績名次都是一時的現象,孩子自己才是最有資格對自己評分的人,所以沒必要把孩子的分數和表現當做是替自己評分的成績單。
如果能包容孩子“不知上進”地去做不合乎我們所預設的“中等生”,不去因為迷戀那有形的成績,而去擊垮孩子無限的潛能,孩子自然會活出一個讓我們驚訝嘆賞、能幸福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生活的“優等人生”。
孩子未合我們期待要求的“不上進”,很可能就是他作為跳高跳遠的起步呢!
郜媽老實招
1.不妨經常去閱讀一些“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和“大鳥慢啼”型的過來人經驗談,借由這些實例來給自己洗腦,以消除教養子女的焦慮。
2.常常去檢省深思對孩子的期待,我們究竟想為孩子祈求怎樣的未來?
3. 當孩子表現不如自己期待的優秀時,跟他平心討論一下他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期待設想,聽聽他的說法,也表達自己隱于期待下因“父母愛”而引發的擔憂。
公說婆說
我心飛翔
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怎么畫,孩子怎么長。孩子出了毛病,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Tony
是呀,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成人沒必要總是將我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另類保育員
讓孩子了解生活不完全如意的同時加以改進,持之以恒,就會成為優秀的人。同時讓他理解
,只要周圍的人有什么難事需要解決首先想到你,你就是優秀。
天使楠楠
是呀,一個熱愛生活且內心快樂的人一定會是優秀和幸福的人。
大羽媽媽
我也覺得郜媽說得對!所以,老師萬萬不能以分數論學生日后的成敗!
小滿妞
很受啟發。但是真正碰到情況的時刻就是難以保持平靜。
博主郜媽
所以要努力給自己進行“洗腦”教育——不著急,孩子學習的路長得很!
一杯可樂兩吸管
很多家長設法把孩子送進重點中小學的原因——希望孩子在鶴群里做個中等鶴。
zz媽
我的表妹從小到大學習一直就是中等,在我們全家這樣“各個名牌拔尖生”堆里也沒覺得自卑,因為姑姑堅持快樂教育,總是說學習成績不一定要拔尖,但也不能墊底,中不溜就行
。現在表妹畢業了,工作表現也很好,在我們兄弟姐妹里現在已經是佼佼者。
橄欖樹教育點評
欣賞這樣的心態!早就知道《家有中等生》這篇文章,博主的觀點闡述得更清楚。
yupenggol
學習成績從來代表不了什么。
天使同雙
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鶴立雞群”呀!只是在教會孩子“會謀生”,不會成為社會的負累,能擔當家庭和各種責任的同時,如果說孩子又同時擁有了“樂生”的心態,那就是最理想的了!
twin
我老公也常說,不用次次考一百分,那樣會讓你沒有了目標,快樂一些更加重要!
伊揚
孩子的想法和母親的想法永遠都是不一樣的。
做孩子的我只想平平靜靜地生活,不想太累,而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
阿蚯
“沒必要把孩子的分數和表現當做是替自己評分的成績單。”我覺得這句話說出了問題的核心。
葉子飄飄
幸福的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家長往往是想當然地認為某種生活比較好,但是,是否適合孩子,只有孩子自己才有發言權。
媽媽的小棉襖
對于一個人的評價,在社會和在學校是不一樣的。我們做家長的也不應該短視,追求學校的優等,更應該追求社會的優等。這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青溪寶貝
中等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
wenwenyit_fcmyi
我大四就要畢業啦。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中等生,在班里不活躍,以至于很多老師不知道我的存在。很郁悶。
博主郜媽
發掘和培養自己的能力,或是去做能默默發光溫暖人的“中等人”也是很不錯的!
其歌
是呀,當個中等人,而且滿足于是個中等人,這樣才可以。
nini
女兒最近對練琴有叛逆心理。我們也是想讓她幸福快樂地成長,但學琴需要很強的意志力,沒有一點強硬又不可能,真不知要如何調整心態。
博主郜媽
學琴是孩子的意愿還是父母的意愿呢?如不是出自于孩子,那不是違背了父母讓他“幸福快樂地成長”的初衷了嗎?
樂樂
我家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也屬于中等生之列。老師老說他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在家批評他不求上進,他的口頭禪是:“還有比我更差的!”暈 !
博主郜媽
哈,這也是我孩子曾跟我說過的,他還反問:“所謂的上進是什么?你只看到的是我分數上的表現,沒見到我其他方面的‘長進’!”
午后太陽雪
我家也有個中等生的兒子,老師總說他是塊豆腐,怎么提也提不起來。
博主郜媽
這個老師有問題,被他這么一打擊,孩子就真會成了塊豆腐!媽媽要對孩子說:我相信你絕不是塊豆腐,媽媽對你有信心,你只是慢了一點而已。
風雅
兒子上三年級,昨天我又被老師“請”到學校見面了,老師強調:腦子聰明,上課不注意聽講,和老師頂嘴,作業不認真等。我也相信我兒子是最棒的,所以也很困惑。
博主郜媽
或許因為他太聰明,覺得老師教的他都會了,所以不認真聽講。先肯定他聰明再話鋒一轉問他:光上課頂嘴、學習表現不好,人家會不會看不出來你聰明優秀啊?
非非
你女兒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這不見得是所謂的優等生具備的。一個熱愛生活、勇于追逐夢想的孩子,她就是優秀的 !
博主郜媽
是,幸好我沒有被“想用孩子成績好來彰顯自己教育成功”的名利心沖昏頭腦,讓她保留了作為一個“優等人”的能力。
下一篇:創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氣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第一個提出快樂育兒的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