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放下媽媽的架子,平等地對待孩子,這是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媽媽才能全面地了解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
·家教案例
6歲的華華上幼兒園了,和其他伙伴相比,華華明顯成熟很多。這與華華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有關。
媽媽把她看做獨立的個體,每次當華華不聽話或是犯了錯誤的時候,媽媽都會蹲下來和她說話,因為華華矮,媽媽蹲下來正好眼睛能和她平視,華華的內心得到了尊重,也就能聽進去媽媽的教育和建議了,所以別人都夸獎她是個懂事的孩子。
·專家解析
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媽媽習慣站著和孩子說話,對孩子發號施令,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很少顧及孩子內心的想法。
很多媽媽喜歡利用自己的權威地位,對孩子頤指氣使,這樣往往不會達到預想的教育效果,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媽媽要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培養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好孩子。
媽媽和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講究平等和真誠,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會讓孩子意識到媽媽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和信任他人,才能主動地將自己的困惑告訴媽媽。媽媽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難題,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只是媽媽的一個簡單動作,而對孩子的意義則非常重大。這是媽媽對孩子的尊重,把孩子看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是對孩子存在價值的肯定。
建議一 媽媽要放下權威的架子
不少媽媽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他們就應該什么都聽自己的。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旦孩子沒有按照媽媽的意愿做事,媽媽就會站在成人的立場上,擺出權威的架子,絲毫不照顧孩子的感受。
陳銘的媽媽在家里享有絕對權威,從來說一不二,她決定了的事情根本沒有商量的余地。今天,陳銘本想去同學家玩。媽媽卻說:“不行,先練兩個小時的琴,再出門。”陳銘說:“過兩個小時就中午了,我還玩什么。”
媽媽不聽他解釋,說:“我的話呢,你都當耳邊風啦。星期天練琴兩小時再出門,是規矩。”陳銘說:“我跟同學都約好了,回來再練就不行嗎?”媽媽堅決地說:“不行,這事沒有商量。”陳銘知道媽媽的脾氣,只好沮喪地去練琴。他跟好友解釋,自己中午才能到。陳銘一直和媽媽關系很僵,媽媽讓他感到很壓抑。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和心理需求。他們心智尚未成熟,希望得到媽媽的理解和尊重,但是媽媽憑借著自己的權威地位,通常無視孩子的權利。學會溝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與孩子進行交流的前提。媽媽要放下權威的架子,與自己的孩子真誠對話。
建議二 媽媽要平視孩子
孩子內心敏感,很重視媽媽對自己的態度。對于媽媽來說,蹲下來、平視孩子,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動作,但是在孩子看來,卻是媽媽在心理和人格上對他們的平等態度。這是孩子獲得認同感的主要途徑。
很多媽媽習慣站著和孩子說話,并且經常用命令的語氣,以此來顯示自己居高臨下的地位。孩子對這樣的媽媽可能會表面尊重,但是內心不會贊同,這對親子關系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建議三 媽媽要學會換位思考
學會換位思考,是媽媽應該掌握的教子方法。孩子遇到問題時,媽媽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
合格的媽媽與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關系。媽媽學會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看待和處理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建議四 媽媽要增加和孩子的親密度
媽媽要將孩子看做自己的朋友,懷著責任心和愛孩子的心,蹲下來和孩子交流,走進孩子的心靈和圈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以及他們行為的真正動機。
徐婷在心理上存在著對媽媽的敬畏,因為媽媽是老師,日常生活中又是不茍言笑的。徐婷和爸爸的關系很好,她將自己的這種心情告訴了爸爸。媽媽聽到爸爸的轉達后,做了自我批評。
第二天,媽媽下班回家后,就來到徐婷的臥室。當時徐婷正在寫作業,媽媽蹲下身子,摸著她的頭,耐心詢問她最近的學習情況,以及和同學們的相處情況等。此時的媽媽,完全沒有了平時的嚴肅,有的只是濃濃的母愛,徐婷主動向媽媽打開了話匣子。從那之后,徐婷和媽媽的關系變得很融洽。
媽媽要增加和孩子的親密度,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戲等。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誠意,這時媽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自覺地和媽媽說自己的情況,媽媽再施以恰當的指導,家庭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建議五 媽媽的心靈也要蹲下來
媽媽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不僅身體要蹲下來,心靈也應該蹲下來。將自己的心放到和孩子同一水平,不要只講求形式,身體蹲下來,心理上卻還有媽媽的權威和優勢。只有心靈蹲下來,孩子才會看到媽媽的誠意,樂意將自己的心情和困惑與媽媽交流,這樣才會減少媽媽了解孩子的困難,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下一篇:用道理說服改變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孩子學習適宜的家庭環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