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好爸爸絕不會讓孩子過分依賴
--爸爸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容易使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的壞習慣。爸爸過多的保護會削弱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從而弱化孩子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好爸爸應該學會放手,不讓孩子過度依賴。
·家教案例
劉湘的媽媽長期在外出差,照顧劉湘的任務就交給了爸爸。爸爸覺得孩子沒法享受到母愛,就應該給她更多的父愛。于是爸爸什么事情都為劉湘做好,連一些劉湘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讓她做,劉湘也很依賴爸爸,穿衣吃飯都需要爸爸照顧。爸爸認為女兒的依賴是和自己關系很好,為此還暗自高興。
可是最近爸爸工作也很忙,沒有那么多的精力照顧劉湘,他覺得劉湘能夠自己穿衣吃飯了,可是劉湘連基本的生活都沒法自理,爸爸意識到是自己對孩子過分周到的照顧造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
·專家解析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人的溺愛中成長,父母習慣為他們做好所有的事情,這助長了孩子過度依賴的心理。這樣的孩子在家里依賴父母,在學校依賴老師和同學,在社會依賴他人。現在的社會分工明確,過度依賴的孩子在社會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孩子的依賴心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只是不同孩子的依賴程度和時間有所不同。爸爸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孩子早日擺脫依賴心理,學會獨立自主。
孩子是在獨立中獲得發展的,爸爸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實踐機會,放手讓孩子獨立進行活動。孩子在獨立活動期間身體、智力及各種能力均能得到足夠的發展。如果爸爸舍不得放手,事事都包辦,就剝奪了孩子鍛煉自己走向獨立的機會。
爸爸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可以強化孩子的獨立感和責任感,在放手的基礎上,孩子能學會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又承擔義務。
建議一 減少對孩子的溺愛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來自爸爸的關愛,爸爸應該給孩子適度的愛,但如果愛得過度就是溺愛了。溺愛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害的,在爸爸的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缺少諸如獨立、堅強、尊重別人等優良的品質,尤其會對爸爸產生依賴心理。
溺愛是扼殺孩子獨立意識的糖衣炮彈,爸爸要引導孩子抵制住糖衣炮彈的攻擊。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位爸爸都應該用適度理性的愛去愛孩子,該放手時就要放手。只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的孩子,才能真正獨立。
建議二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很多爸爸喜歡為孩子做決定,然后再安排孩子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事,這樣助長了孩子對爸爸的依賴心理。因此,爸爸不要凡事都幫孩子拿主意、做決定,從而剝奪他們獨立思考、親自動手的機會。
彬彬的媽媽30歲的時候才有了他,為此爸爸媽媽都很疼愛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尤其是彬彬的爸爸。在爸爸的疼愛中,彬彬變得優柔寡斷,什么事情都要征求爸爸的意見,沒有自己的主見。
彬彬今年要上初中了,以他的成績可以去最好的初中學習,但是離家很遠。彬彬自己拿不定主意,又來問爸爸。爸爸覺得孩子大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了,于是將選擇的權力交給了彬彬。彬彬沒了依賴,只得自己一條條列出幾所學校的優缺點,左右權衡,分析利弊,最終選擇了離家近的一所初中。
爸爸要教會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遇到事情時不是首先想到要在爸爸那里得到幫助,而是自己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孩子逐漸擺脫對爸爸的依賴。
建議三 教給孩子做事的方法
許多孩子之所以依賴性強、凡事不自己動手做,與他們不能掌握正確做事的方法有很大關系。所以,爸爸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時要注意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而不是只提出要求。這樣孩子會減少對爸爸的依賴。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對子女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他自己來做。
一天,他的孩子拿著一道數學難題來問他,他沒告訴孩子答案,只是給孩子說了三條原則:一是老師是怎么說的就怎么看,二是定義定理怎么講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題怎么運算的就怎么辦。
孩子開始不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卡耐基耐心地告訴孩子:告訴你方法,比告訴你一百個答案都重要。如果告訴了你答案,下次你還是不會,因為你從此對父親就有了依賴。孩子聽懂了他的話,很快把難題解決了。
可見,爸爸要教給孩子生活中和學習上正確做事的方法。比如:教給孩子正確穿衣服、正確吃飯的方法,正確寫字看書的姿勢,正確聽課記筆記、正確預習復習的方法等。通過爸爸的教育,孩子會變得更加獨立。
建議四 爸爸要有足夠的耐心
孩子過度依賴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同樣,要想幫助孩子糾正這一習慣,培養他們自主獨立的好習慣也需要很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爸爸的耐心很重要。
爸爸不要急躁,不要總是說“這件事不是這樣做的”“你那樣是不行的”之類的話,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信心;也不要一看到孩子不行,就急于代勞,那樣會前功盡棄,而是應該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下一篇:做好爸爸要講究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男孩如何抵制誘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