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李曉凡 (1955~ ) 母親。哈爾濱市人。現任哈爾濱市衛生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家庭教育專家。十幾年來,她潛心研究學校及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出許多科學有效的育子經驗,撰寫的數十篇論文分別榮獲全國特等獎、一等獎。2002年入選“全國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報告團”,在全國巡回報告,深受歡迎。先后榮獲全國、省、市優秀家長,優秀家長標兵,好母親,家庭教育辛勤園丁及德育先進個人和全國“十大杰出母親”提名獎、省“十大杰出母親”光榮稱號。
王爾生 (1954~2000) 父親。吉林省人。畢業后分配在黑龍江省百貨批發站工作,先后任駐上海采購員、辦公室主任、副經理,后任康安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 根 (1983~ ) 兒子。哈爾濱市人。現就讀于吉林大學日語系。曾榮獲省、市“十佳少年”,市“文明青少年標兵”,市“十大校園之星”,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稱號,他的名字被刻在“中國少年榜”上。因從小接受良好的學校及家庭教育,他發展全面、品學兼優、愛好廣泛、性格開朗,迄今榮獲的各類榮譽證書已達百余種。
王東華按: 2002年,李曉凡老師作為全國優秀家長,入選教育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組織的“全國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報告團”,到全國各地宣傳科學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李老師的教育事跡也由此進入越來越多的家長視野,影響著越來越多家長的教育觀念。
與其他優秀家長有別的是,李曉凡老師的孩子王根現在看來似乎還算不上十分出色,他既沒有考上北大、清華,也不是某個領域脫穎而出的青年才俊;更與眾不同的是,李老師在報告中也不是大談孩子的優點,往往還不斷“揭露”孩子身上的種種缺點和問題……
然而熟識李老師和她孩子的人,都發自內心地認定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優秀家長,而她的孩子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優秀青年。
李曉凡老師的教育魅力究竟何在呢?
首先,李老師力圖實施的是一種真正的素質教育。
沒有哪個家長不盼子成才,但什么才算成才呢?許多家長認為:成才意味著在課業上拔尖。于是看書——做作業——考試幾乎成了孩子生活的惟一旋律,而分數不僅成了孩子命運的晴雨表,同時也成了家長的“命根子”。有的家長思想觀念雖然開放一些,有意識地鍛煉孩子課業之外的其他能力,但一旦面臨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就又退回到追求分數的老路上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老師始終堅持其素質教育理念,以培養孩子優秀的綜合素質作為自己的家庭教育目標。即使身背“優秀家長”以及王根榮登“中國少年榜”的壓力,她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教育理念,不為虛榮和面子勉強自己和孩子為分數奮斗。
雖然王根最終沒能進入聲名顯赫的大學,但他擅長繪畫、演講、辯論、音樂和體育運動,并且樣樣表現都很出色;他善良、寬容、大度,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這種綜合素質恰恰是今天某些“優秀”學生們所缺乏的。盡管這些素質還沒有表現出其強大的力量,但無疑會為他的未來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也許會比他的同齡人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其次,李老師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平等、自由的成長氛圍。這種平等生動地體現在母子之間的稱呼上。其實相互“沒大沒小”的稱呼只是表象,它反映的是存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深層的平等意識。只有在平等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從精神層面上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而這一點,在我國的家庭教育中同樣是極其缺乏的。
與平等同樣寶貴的,就是自由。對于今天被困在課業“圍城”中的孩子來說,最渴求的恐怕就是玩的自由了。在很多家長的意識里,玩就等于荒廢時間。其實,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手段,孩子一生中掌握的大多數知識和能力都是從“玩”中得來的,所以說,有益的玩就是學習。對于這一點,李老師顯然有著深刻的認識。正因為如此,她才放手讓孩子去玩,并最終“玩”出了一個綜合素質很高的孩子。
再者,作為家長,李老師具有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識,而這一點也是很多家長缺乏的,或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的。幾千年來,在家庭中,我們的家長一直以權威自居,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今天的家長雖然進步一些,但骨子里的權威意識仍然存在,只看到孩子的問題,而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當然更意識不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源于家長的問題,所以只聽到埋怨孩子而聽不到反省自己的聲音。
李老師并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家長,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難能可貴的是,她同時又是個勇于自我反省的家長,所以她能隨時發現自己的問題,不讓自己的問題“傳染”給孩子。這種反省的過程可能很痛苦,但結果是甜的。通過反省,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以不斷改進,教育效果也越來越好,親子之間的關系也進一步融洽。
除此之外,李老師身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家長借鑒的東西,這些可以從下文中細細體會。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孩子教育上有一種快樂感。”這是李老師的感受。遺憾的是,今天有著同樣感受的家長真是太少了。他們常常被孩子的教育問題搞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而將快樂寄托于未來。其實,一個從教育中得不到快樂的家長,他的教育效果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很難從孩子的未來中得到快樂。我們相信,只要能像李老師那樣去做家長,不僅教育的過程是快樂的,教育的結果也必將充滿甘甜。
我的兒子王根,今年已經20周歲了,現在就讀于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從小到大應該算得上成長得比較健康。有人稱他是“高產作家”,因為他榮獲過許多榮譽證書,主要是學業、思想品德和藝術特長等方面的。他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榮獲過全國中小學生日記大賽的一等獎;在藝術特長方面,他多次獲得國際、全國、省、市繪畫比賽的大獎;在思想品德方面,他曾經榮獲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十佳少年”,哈爾濱市“文明青少年標兵”“十大校園之星”等光榮稱號。1996年他被授予全國第二屆“宋慶齡獎學金”,后來他的名字被刻在了“中國少年榜”上……
王根獲得過很多榮譽,大大小小的證書有上百件,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僅靠的是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學校老師的培養和社會為孩子創造的良好環境。
不過我想強調的是:孩子雖然有了這點成績,但他不是超常兒童,也不是聰慧過人的學生,更不是完美無缺的孩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貪玩、淘氣、學習成績并不拔尖的學生。男孩子特有的缺點,兒童時期常見的毛病,他幾乎樣樣沾邊。有人總結出教育中的“第十名現象”,他可以算是個比較典型的代表。
從性格上看,他開朗、大度、幽默,雖然長得并不帥氣,但很討人喜歡。與這些優良品格并存的是他辦事、學習馬馬虎虎、大大咧咧、丟三落四的缺點。我記得王根很小的時候,如果我不在家,他有事出去需要給我留個便條,由于急著出去玩,落款時經常把“兒子”兩字寫成“兒了”。所以小時候我經常在別人面前稱他是我的“兒了”。
從他的心理狀態來看,他健康向上,善思善辯,承受能力強。當他失去最心愛、最信賴的爸爸的時候,可以說是他人生的大不幸,但他能把痛苦的一面留在心底,把快樂的一面留給我,留給他的伙伴們。還有,當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刻在“中國少年榜”上時,面對別人的夸獎,他不以為然。
2000年我與王根去了上海,當我們母子倆來到宋慶齡陵園中看到展示的“中國少年榜”時,他只是用手摸著石碑上刻著的自己的名字,對我說:“唉,太可惜了!我爸爸不知道兒子的名字已被刻在榜上,今天可以告慰爸爸,我是他優秀生命的延續。”當他看到我眼圈里的淚水,又馬上風趣幽默地說:“媽媽,我可以用這個名字教育我的兒子,培養你的孫子啦!”王根就是這樣,在榮譽面前很淡然。
從學習態度上看,王根可以算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喜歡接受方方面面的知識,善于思考,樂于創新,思想也比較活躍,但他對課本知識的學習缺乏一種刻苦鉆研的精神。我曾把他的學習作風概括為“兩懶”作風,即腦懶、手懶,也就是我們家長所說的“耍小聰明”。
……
這就是我的兒子,他可能算不上高才生,但他無疑是個綜合素質高的孩子,而這正是我最欣賞的。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