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是英國著名的人文學者,他對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和邏輯學無所不通。穆勒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有一位學識淵博的父親——詹姆斯·穆勒。老穆勒非常注重對兒子的教育,他常常一邊忙工作,一邊讓穆勒坐在自己桌子的旁邊學習。穆勒在學拉丁語時,常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問父親。盡管老穆勒性格急躁,且忙于著書,但對穆勒的任何提問都耐心傾聽,還讓穆勒自己多思考,然后才給予解答。
老穆勒還經常在早飯后帶兒子外出散步。散步時,他總是讓兒子講昨天讀過的書。他聽后,還經常提出疑問。對兒子錯誤或不完善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或補充。他反對填鴨式教學,也不將自己的意見簡單地傳授給兒子,而是盡可能地讓穆勒自己解決。在穆勒后來所寫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凡是一些想一想就會明白的問題,他決不教我,而是說‘你自己想想看’。當我確實想不出來時,父親在把我問得面紅耳赤后,才給我解釋?!?/p>
這個故事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
其一,往大處說,再忙也不要忽略孩子。很多年輕的家長,整天為了事業打拼,常常忽略了孩子。看看老穆勒吧!他再忙,也要給孩子解答問題。這就要求年輕的家長要把培養孩子當做一種事業,當做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認識到,我們教育培養孩子,不應該只是在經濟上滿足孩子的欲望,關鍵是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心思考孩子的特點,仔細研究孩子的心理,認真探索解決存在問題、促進良好習慣養成、培養求知興趣的方法。等孩子長大后一無所成,再后悔,晚矣!
其二,要創造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這一點,小穆勒的話體現得很充分。許多家長,往往急功近利,總想讓孩子一夜之間什么都學會,便一味地強制灌輸,結果呢?卻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還產生了逆反心理。一些聰明的家長,總是喜歡調動孩子思考的積極性,讓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在思考中,孩子體驗到了樂趣,享受到了成就感,對學習更有興趣了。很多成功的實踐證明,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善于獨當一面,善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其三,往小處說,教育應該有個互動的過程,教育學上叫開展“雙邊活動”。每天散步的時候,老穆勒經常讓兒子講昨天讀了什么書。而我們有許多家長,根本沒這個耐心。很多孩子要家長講故事,大人搜腸刮肚、查閱資料講了,可是到時候再讓孩子講個故事,孩子卻一個也講不出來。家長不惜錢財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可從來沒讓孩子講一講讀的內容、讀后有什么心得、啟發。
聽了我說的幾點,家長朋友,你覺得我們是否應該向老穆勒學習呢?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