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張梅玲簡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數學認知發展課題組組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的“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課題組組長之一,經常到國內各教育部門作有關中小學教育教學、家庭教育的講座,深受廣大師生、家長的歡迎。
張梅玲如是說
每個人先天的條件不同,后天的生長環境也不同,人與人之間沒有可比性,不能拿統一的尺寸來衡量不同的人。學校的老師面對相同年齡層次的孩子還需因材施教,家長面對自己獨一無二的孩子,更需分析、挖掘孩子的獨特個性,給予特殊的教育。家長若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勢和別人孩子的優勢相比,就可能使自己的孩子自暴自棄,喪失戰斗力;若讓孩子和他自己的昨天、前天相比,孩子看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就會增長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為什么社會越復雜孩子越需要自我教育?
為什么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也需自我教育?
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生活、學習被動的局面?
家長可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孩子的自我教育是否有其年齡特點?
……
張梅玲老師是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人,請看她是怎么從心理學家、教育實踐家的角度來回答我們的這些問題的——
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記 者:現在“信息污染”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要想孩子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能自覺抵御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和侵害是很不容易的,這就要談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了……
張梅玲:與自我教育相對應的是他我教育,相對于他人對自己的教育,可以說,自我教育是更高級、更理想、更完美的一種教育。因為,自我教育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的,而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長期艱苦教育的結果。
衡量一個人的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考了多少分,取得了多么優異的成績,而是看他有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明辨是非、分清美丑,能夠自覺抵御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和侵害,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努力奮斗,這就是成功。蘇霍姆林斯基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說的也是這個意思——沒有達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記 者:現在的孩子,做人做事都比較被動。家長、老師要求嚴一點兒,孩子就按照要求去做;家長、老師要求松一點兒,孩子就隨意敷衍,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去做。孩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強,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張梅玲:這是家長對孩子的事管得過多過濫所造成的結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什么都為孩子包辦代替了:衣服臟了家長給洗,房間亂了家長給收拾,家庭作業家長給輔導,孩子的朋友家長給選定,孩子的業余生活家長給確定……
孩子從小就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該做的事,哪些是自己該思考的問題,哪些是自己必須經受的磨煉;他們只知道聽家長的話,被動地做個所謂的好孩子。家長不惜一切代價,但求孩子考高分,取得“好成績”,卻不把孩子真正需求的對其一生都管用的自我教育授權予他們,由此才造成了孩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的客觀現實。
一天早晨,在一個三年級小學生身上,我就目睹了這樣荒誕的一幕:一位媽媽騎車帶著孩子往學校趕,到了校門口,媽媽發現忘了給孩子帶書包,就把孩子放在校門口,自己掉頭回家取書包。看著媽媽匆忙的背影,兒子在媽媽身后隨口罵了聲“傻帽”。
這孩子之所以不知道是自己的錯,是因為他媽媽從來就沒告訴他:背書包、讀書、上學是他自己的事。家長沒對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的教育,孩子腦袋里沒有責任意識這根弦,出了差錯,當然只會責怪別人,而不會責怪自己。
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記 者:孩子的自我教育是否有其年齡特點?自我教育是不是終身教育?
張梅玲:孩子的成長有其年齡特點,孩子的自我教育也有其年齡特點,不能超越孩子的認知水平,而對其提出過高的要求。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讓他們多玩、多接觸、多活動,告訴他們一些方法和規則,但不能讓他們做了什么錯事就閉門思過——他們根本不知成人世界的規矩,家長不告訴他們對與錯,他們怎么閉門思過也思不出結果。
孩子長大一點,會唱歌、跳舞,會自我表現后,就可以讓他們逐步認識自己,逐步展示自己,多多發揮自己的優勢。
孩子再大一點,有了集體生活的體驗,知道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有了成功與失敗的體會后,就可以讓孩子逐步反思自己,調控自己。雖然這一時期,孩子的認知水平還很低,還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該怎么走,但他們多少有了一點自我意識,因此就應該對其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欣賞、自我反思、自我調控的教育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增強,開始思考自己和社會的關系,開始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家長可以根據他們渴望長大、渴望獨立、渴望被人承認的特點,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獨立地想一些問題,獨立地做一些事情,獨立地完成生活和學習的任務。在做這些的時候,要讓他們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以探尋自我進步的途徑。
孩子進入高中階段后,會有意識地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提出一些創造性的設想。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應鼓勵孩子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和過去的人生積累;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孩子不斷開拓進取,想前人所不敢想,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孩子有時不滿足于家長、老師的指導,對家長、老師甚至權威的觀點提出質疑,這是他們長大的表現,家長、老師切不可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在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后,家長還需時常提醒他們: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忘了把基礎打牢,不要忘了充分吸收別人的經驗和智慧;在承認、欣賞、鼓舞自己的同時,不要忘了承認、欣賞、鼓舞別人。孩子的長大、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指望孩子滿了18歲就什么都可以撒手不管了。
自我教育是終身教育。父母老了還離不開自我教育,子女離開父母的視野后更是離不開自我教育。社會在變,環境在變,過去適用的,現在不一定適用。每個人只有根據環境的變遷、社會的需求,不間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求。“活到老,學到老”也可以理解成“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采訪感言
自我教育這個課題對我們每個家長、每個孩子都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所以,需要我們以此為契機,長期不懈地繼續琢磨、研究、完善下去。孩子什么時候可以脫點手,省點心,不用我們再那么操心操勞了,就算我們對他們的自我教育初見成效了。孩子什么時候能夠離開我們,獨自闖蕩,獨自開辟他們的事業了,就算我們對他們的自我教育大見成效,他們已經步入自我教育的正軌,再也無須我們家長代勞了。
下一篇:孩子父母可分扮紅白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4招讓男孩學會待人接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