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贊美并非花言巧語。只是花言巧語的贊美,往往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真誠,認為父母虛偽,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甚至厭惡,自然也就難以接受父母的教育了。
我的一個學生,曾經跟我抱怨她的媽媽“虛偽”,理由是她媽媽經常用花言巧語討好她。
這個學生曾跟我描述過發生在她家里的一件事:
那一天,這個學生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而苦惱,最后她去問有本科學歷的媽媽。
“媽媽,這道題怎么做?”女兒把數學課本遞給媽媽。
媽媽看了看題目,皺著眉頭想了很久,或許也做不出來。但礙于面子,她沒有直說不會做,而是把球踢給女兒。
“這道題嘛,你再仔細想想,這一節課中學的哪些定理、公式可以用上?”媽媽啟發女兒說。
學生想了一會兒,說:“我想不出來。”
“你很聰明、很優秀的,一定能想得出來。我女兒是誰啊?是一個天才啊!你瞧你物理、英語學得那么棒,唱歌也很好,數字就更不在話下了,什么題目都難不住你的。”
媽媽的夸獎,讓女兒感覺有些不自在,因為她雖然覺得自己的數學成績還可以,但也不是最好的,而且她覺得自己也絕不是什么天才。
“你再給我提示一下。”女兒要求媽媽。
“我就不給你提示了。你很聰明,我覺得你很有數學天賦,只要動腦筋好好想想,就會很容易解出來的。”媽媽繼續一邊點頭,一邊看著女兒說。
這時,女兒已經不耐煩了,媽媽的贊美讓她覺得別扭。
女兒生氣地伸手奪過了書:“你不幫我解題就算了,真虛偽。”轉身就進了自己的房間。
贊美就像糖,適度地吃,孩子會覺得甜,會留給他美好的回味,但是吃多了,孩子就會覺得膩。
贊美并非花言巧語,花言巧語的贊美,往往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真誠,認為父母虛偽,從而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甚至厭惡,自然也就難以接受父母的教育了。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贊美要適度,而不要用花言巧語一味地贊美。
小松12歲的時候,曾和爸爸有過一次失敗的對話。
那一天,丈夫下班回到家后就倒在了沙發上,也許是累了。
“小松,過來幫我捶一下腿。”爸爸懶洋洋地吩咐正在看電視的小松。
小松已經是大孩子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只要父母一吩咐,就會屁顛屁顛地為父母跑前跑后,那時他會覺得幫父母做事很有成就感。而現在,小松已經沒有了這種感覺。
爸爸抬起頭,發現小松一動不動。
“小松是個孝順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也是我喜歡的男子漢……”爸爸的嘴上像是抹了蜜。
沒等爸爸說完,小松就說:“爸爸,你是把你的甜言蜜語當錢花,買我的服務吧?”
“你怎么能這么說話呢?我是真心夸你啊,你真的是個懂事的、孝順的,也是讓我們喜歡的孩子啊。”爸爸急忙說。
小松沒有理會爸爸。
“小松捶腿可舒服了,我現在還記得你小時候給我捶腿的感覺,真是比 按摩師的按摩都管用。來,再讓爸爸享受一下你的超級服務!”爸爸繼續“引 誘”小松。
小松被說動了,開始靠過去給爸爸捶腿。
過了一會兒,小松小心翼翼地向爸爸求證說:“你真覺得我很懂事,你真的很喜歡我?我捶腿真的很舒服嗎?”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希望聽真誠的好話。
“還行吧。”這一次,爸爸慵懶地回答小松,不知是不是真累了。
小松停下手,嗔怪地對爸爸說:“原來你那些都是假話啊。真沒勁!”
爸爸也有些不高興,說:“你不愿意給我捶腿就算了。看你的電視去吧。”
小松真的生氣了,不再管爸爸,看自己的電視去了。
我也曾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看到過類似的例子。
節目中的女主人公正在準備做飯,洗菜、擇菜、炒菜,忙得不可開交。12歲的女兒在書房里看一本小說《花季雨季》。媽媽想讓女兒幫助摘菜,就招呼她說:“閨女,過來幫個忙,幫我摘一下這些韭菜。”
聽說是摘韭菜,女兒很不樂意,她最不愿意摘韭菜了,覺得很費工夫。于是,她回答媽媽說:“不要。”
這位媽媽像是討好女兒似地說:“閨女是個勞動能手,摘菜摘得也很干凈,我最喜歡你幫我干活了。快點吧。”
女兒知道媽媽說得并不是真心話,于是繼續看她的小說。
見女兒沒有動靜,媽媽又說:“我閨女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父母讓干什么就干什么……”
這話讓女兒反感,她心里對媽媽說:還拿我當小孩子呢,你不就是要讓我干活嗎?嘴上說的卻是:“媽,我在看書呢,活兒你自己干吧,反正我們吃飯晚一點也沒關系。”
見“請”不動女兒,媽媽無奈地嘆了口氣,自己動手摘起了韭菜。
以上這些贊美,可以說是帶有某種目的的贊美,是一種花言巧語式的贊美。
如果僅為了討好孩子,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才去贊美孩子,就容易變成不真誠的花言巧語,這種贊美對孩子一般也起不到作用。
只有客觀、真實,沒有任何目的的贊美,才會讓孩子覺得是真誠的,也才能真正觸動孩子的內心,激勵他做得更好。
下一篇:媽媽,請您寬容我的錯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拒絕孩子時不能妥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