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親子故事
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可是現在的父母,由于忽視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使得孩子性格發生偏移。具體表現為:任性、驕狂、自私、感情冷漠、獨立性差、心理承受力低等情況。
《重慶晨報》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一個9歲男孩“偷聽”完心理醫生和父親的對話后,沖進心理診室,掄起凳子要打醫生,憤怒的他還在爸爸的后背打了一拳,大吼道:“你們就曉得弟弟,一點都不關心我!”
據了解,男孩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男孩出生時,家里的生意才起步,忙不過來,就把他放到外公外婆那里帶。弟弟出生時,生意穩定了,父母有了閑暇時間,于是媽媽自己帶小兒子,也把男孩接過來住。
父母以為這樣“全家團聚”的安排是對孩子的關愛,殊不知男孩卻因此產生嫉妒。他向父母抱怨:“我都是外婆帶,為什么弟弟就媽媽帶?”“我小時候媽媽都沒喂我吃飯”……
這是典型的因為父母言行不當,引發孩子心里不平衡,導致孩子發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案例。這個案例折射出父母對孩子愛得不夠,對孩子人格、性格等方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品行等的形成都受到父母的影響。要想養育一個能夠不斷走向成功的聽話孩子,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溝通技巧
1. 言行中不可缺少愛
父母無視孩子的存在,會讓孩子產生無助感。孩子只有時刻感覺到父母在愛他、在關心他,才會有安全感,才能自信地成長。愛孩子,不光是為了孩子努力奮斗,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保障,還應該把愛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讓孩子能夠捕捉到、感受到。
比如,經常對孩子說:“我的孩子很努力!很爭氣!”“我太愛你了!”“孩子,你真可愛!”孩子睡覺時,為孩子蓋蓋被子;孩子生病時,守在孩子身邊;孩子不開心時,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買喜歡的物品等。經常跟孩子聊聊天,講講自己過去的事情,聽聽孩子的事情。
2. 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父母脾氣不好,孩子的脾氣也會很差,而且與父母發脾氣的方式存在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李云脾氣不好,一不如意就亂摔東西。父母不滿足他的要求就在地上打滾,激動起來還用頭去撞墻。在學校里,也很不講理。那天,和同桌發生爭執,竟然很兇猛地用拳頭打在了同桌的鼻子上,同桌當即鮮血直流。
老師很奇怪,這個孩子怎么這么野蠻呢?通過家訪,老師了解到,李云的父母脾氣都很暴躁。日常生活中,兩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吵得不可開交,有的時候爸爸還會動手打媽媽,媽媽打不過爸爸就會把頭往墻上撞。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樣子。要培養一個好脾氣的孩子,家長不但要做好脾氣的人,家庭成員之間不互相打罵,還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3. 做不斷超越自我的表率
當孩子愛上學習的時候,孩子的精力就獲得了正向發展,不但自我約束能力增強,不良習性、不聽話行為也會大大減少。這里的學習,包括學習文化課、學習某項興趣愛好等。
這就要求家長在家里做不斷超越自我的表率,擴展自己的事業、研究領域。孩子從父母不斷超越自我的氣概里,以及每天興致勃勃忙碌的生活里,感受到家長的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并內化成自己的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4. 不要說“懦弱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重要品質,是一個人獲取自己期待的幸福的基礎。要想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家長就不要做個性格懦弱的人。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說:“我沒有做過,半點經驗也沒有。”“我這輩子就這個命了,不想干也干不成大事!”“我感覺我的能力還不夠。”“自那一次生意失敗后,我再也不敢做生意了,一次也不敢了。”“我雖然很想站到那個舞臺上,但是我沒有那個膽量。”
為了讓孩子具有敢于打破常規的能力,家長要多在孩子面前說“鼓氣話”,比如:“成不成,我都要試試!”“我要改變現狀!”“摔個跟頭,就爬起來!”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