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困惑:對待內向的孩子如何進行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膽量?怎樣才能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活潑大方?
這周,我們從讀者的郵件中綜合了幾個相似的問題,都是反映孩子性格的。有家長說孩子上初中了可還是怯于向老師提問或主動與父母的朋友 、客人交流;也有父母詢問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活潑大方點,不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因為家長都覺得隨著孩子的長大與步入社會,內向、不善于交流都會阻礙他們的發展。
的確,外向活潑的孩子好交朋友,和誰都合得來,喜歡外出活動、和別人來往;好運動,能說會道,好像什么事都知道一樣,深得大人的喜歡。因此,家長的這種心情大家都很能理解。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孩子的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種性格的孩子將來只要為自己找準定位,都會成為很優秀的孩子!
內向的孩子不愿意和太多人交往,他們喜歡與熟悉的人在一起。很少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愿望。疑問也喜歡藏到心里,喜歡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不總是向別人求助。他們缺少一定的交際能力,但是卻有著更持久的意志力。
“內向的孩子大多認定了目標就不容易改變,并會朝著方向一直努力,他們更適合做專業性的工作。”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學大教育心理輔導老師王志英說,“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應該分析成因,揚其之長,避其之短,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要因性格的不主動而讓孩子變的更加孤僻、自卑。”
專制嚴格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更自卑
不可否認,每個孩子性格的產生都有其內在的原因,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影響更會使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
王志英老師認為,過分嚴格、粗暴和專制的家庭教育行為容易使孩子成為內向退縮型的兒童:打罵、壓服會使孩子對大人疏遠、不滿,使性格內向的孩子由于膽怯、緊張而選擇逃避。孩子與父母缺少溝通,從小不在父母身邊缺乏感情,或因家庭結構不健全而缺少應有的關愛都會使內向的孩子產生孤僻、自卑、消極悲觀等心理。
“家庭成員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王志英老師說,當家長對自家孩子為何如此內向而疑惑時,是否想過是因自己對孩子過度的庇護,而使孩子沉默寡言、抗挫能力低的?是否是因自己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而限制孩子的交往活動,導致孩子交往能力差,不合群的?
做孩子忠實的聽眾
因此,王老師建議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綜合以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思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尤其是自身教育孩子的方式。
此外,家長更應該掌握親子間的溝通技巧,多為孩子提供與家庭成員及外界交流的機會,保護孩子的說話權利,做孩子的忠實聽眾,使孩子在家有表達意愿的機會和傾訴的對象。不要總是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自己的感受,只好用沉默代替交流。其實,只要你給孩子足夠的說話的權利,讓孩子感受到溝通交往的樂趣,他也許就會打開封閉的心靈之窗,克服自卑、消極、膽怯等心理陰影。 (本刊記者 鹿園園)
下一篇:“快半拍”母愛節奏剛剛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