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聲東擊西”法就是針對孩子犯的錯誤不去直接批評,對孩子存在的缺點不當面指出來,而是采用“言他”的手段,讓孩子在大人的話語和態(tài)度中,知道什么行為是應該做的,什么行為是不應該做的,什么樣的行為是受到贊揚的,什么樣的行為是要受到批評的,使其反思、對照自己的行為,明白是非曲直,間接受到教育。
身邊案例(一)
沒禮貌
星期日,寶寶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去兒童游樂場,正巧在路上遇到媽媽的同事。媽媽趕緊跟寶寶說:“快跟阿姨問好。”可是不管媽媽怎么提醒,寶寶都緊閉小嘴巴,低著頭,不說話,讓媽媽很沒“面子”。
方法運用:
這位媽媽并沒有馬上批評寶寶。
晚上回到家用過晚餐,媽媽跟寶寶和爸爸說:“我們請隔壁的小姐姐到我們家做客好嗎?讓她來品嘗一下我們今天買的水果和點心。我可喜歡那個小姐姐了。她很懂事,又有禮貌,每次遇到我都主動跟我打招呼。”爸爸接著說:“是啊,有禮貌的孩子大家都喜歡,我也喜歡她。走,寶寶我們一起去請她。”
爸爸媽媽雖然沒有對今天寶寶不跟人打招呼的事情作出批評,但是通過夸獎隔壁鄰居小姐姐的有禮貌行為。讓寶寶明白,懂禮貌的孩子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贊揚。他今天“不禮貌”的行為其實爸爸媽媽是不喜歡的。
知心話語:
小孩子非常在意自己在爸爸媽媽心中的分量,特別怕自己的親人不喜歡自己、不愛自己。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只要讓孩子知道你喜歡什么樣的寶寶,孩子就會努力去效仿,爭取得到爸爸媽媽的欣賞。
溫馨提醒
“聲東擊西”法最好在多次說教不奏效或者需要給孩子保留自尊心的情況下使用。
專家支招
陳春江,男,1948年生,哈爾濱市人。1982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教系。1991年任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至今。他從政不忘孩子,對素質教育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觀點、看法,并在實踐中大獲成功。1996年,他的女兒陳磊,高三上學期即以630分的“托福”成績被美國著名的米德爾伯里學院錄取。下面是他的家教事例——
陳磊兩歲時,有一次周六下班后,她媽媽順路帶她去商店買東西。走到一樓兒童玩具柜臺前,就見圍著一群人:一個穿著漂亮的三四歲女孩正坐在地上哭鬧,兩腿踢蹬著不起來,原來是硬要買個花布娃娃。這位媽媽怎么勸也無濟于事,無奈只好滿足了這位“小公主”的要求。孩子不哭了,媽媽卻氣憤至極:“這是什么孩子,前天剛買了一個大娃娃,今天又要花娃娃,真沒辦法!”
圍觀的人也議論紛紛:如今都是獨生子女,慣壞了!
陳磊的媽媽指著女孩的背影對她說:“你看這個孩子多不好,媽媽不給買東西她就鬧,大家都笑話她,不喜歡她,你可別學她呀!”接著又告訴她:“小孩需要什么東西,大人心里有數(shù),該買就買,不該買就不能買,你要做個懂事的孩子!”陳磊眨巴著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懂事地點了點頭。
接著,媽媽故意領著她去玩具柜臺前轉了兩圈,看著各式各樣的布娃娃、小狗、小象等動物,她真是好喜歡,可當媽媽問她要不要時,她卻稚氣而堅決地說:“媽媽,我不要!”
下一篇:13種游戲激發(fā)2歲以上幼兒想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媽媽孩子應注意這些誤區(q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