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應對小兒常見病
如何才不吃錯藥
對于嬰幼兒及兒童常見的濕疹、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等,家長應該如何處置這些情況?
發燒
涉及問題:孩子發燒,不吃藥行不行?什么情況需要吃退燒藥?退燒藥怎么吃?
如何做:如果發燒是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5-7天左右身體會自主將病毒清除,不需要藥物去對付病毒,也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如果是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抗生素等藥物。
對于兒童來說,腋下溫度38.5℃以下,如果精神狀態好,吃喝玩不受影響的話,沒有必要使用藥物退燒。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手段,洗溫水澡或濕熱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孩子皮膚稚嫩,酒精容易透過皮膚吸收導致酒精中毒。
如果腋下溫度超過38.5℃,可以使用退燒藥,主要為了緩解發燒給人帶來的不舒服,同時也為預防高燒可能引起的高熱驚厥。吃藥同時要多喝水,同時要配合物理降溫。
“對乙酰氨基酚”適用于3月齡以上幼兒
含有單一有效成分“對乙酰氨基酚”的退燒藥比如泰諾林等,兒童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4小時一次,每次15mg/kg,一日最多5次。但要注意,常用的治感冒的復方感冒藥中往往含有這個成分,如兒童用的氨酚烷胺顆粒、氨酚黃那敏顆粒、氨酚麻美糖漿、酚麻美敏混懸液等。如果服用單一成分的對乙酰氨基酚同時,還服用復方的感冒藥,容易導致對乙酰氨基酚過量而會造成肝損傷。因此服藥前要仔細核對成分,避免相同成分藥品疊加服用。
布洛芬適用于6月齡以上幼兒
布洛芬為單一有效成分的藥,如美林等,兒童的日常最大用量為每6小時一次,每次10mg/kg,一日最多4次。 布洛芬退燒過程中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因此,不適用于有脫水癥狀的患者。對于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謹慎使用。布洛芬的不良反應包括可能會誘發哮喘,對于有哮喘的寶寶應慎用。
感冒咳嗽
涉及問題:感冒咳嗽要吃藥嗎?怎么能緩解癥狀?
如何做:美國不推薦給4歲以下的兒童用單純控制癥狀的咳嗽感冒藥,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推薦使用此類藥物的年齡為6歲以上。這里“咳嗽感冒藥”是指含多種有效成分的復方感冒藥,如氨酚黃那敏、氨酚烷胺、酚麻美敏等。
4歲以下孩子咳嗽感冒不應該急著用單純緩解癥狀的藥。一般建議多喝水、多休息,清淡飲食。首先推薦使用溫和的物理療法,如吸入熱水蒸氣濕潤氣道,睡覺時抬高床頭30度角以避免鼻腔分泌物對咽喉部的刺激等。如果孩子咳嗽等癥狀較重,或者使用物理療法2-3周仍不能緩解時,應當及時就診,明確發病的原因。
咳嗽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它是不同的疾病表現出來的癥狀。因此控制咳嗽不能靠緩解癥狀的咳嗽感冒藥,需要治療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如果咳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如果咳嗽是由于過敏引起的,則需要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果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目前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用,但身體自身可以清除感冒病毒,耐心等待身體形成對抗病毒的免疫力。
濕疹
涉及問題:有讓濕疹斷根的藥嗎?含激素的藥膏能不能用?
如何做:濕疹屬遺傳過敏性疾病,好發于5歲以下的幼兒。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治濕疹,但50%以上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濕疹可以自愈。而家長能做的就是通過護理以及藥物來控制濕疹的反復發作,以減輕濕疹對患兒生活質量和生長發育的影響。父母需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得專業知識,不要聽信各種偏方秘方延誤寶寶治療。國內外的臨床經驗均表明,對于中重度濕疹的治療,外用激素是首選。
但激素藥膏的副作用常常被高估,很多媽媽選擇讓寶寶硬扛著也不愿意選含激素藥膏來減輕寶寶的痛苦,導致最初也許很容易就控制住的小面積濕疹被拖成了大面積不易控制的難治濕疹。如果寶寶皮膚只是有點變紅、脫皮或有幾個小的疹子的輕癥濕疹,可以只用潤膚霜護理就能控制。市場上常用的外用激素由弱到強排序:1%氫化可的松、0.1%丁酸氫化可的松→0.1%糠酸莫米松,0.05%地奈德→倍他米松→氯倍他索 ,對于治療幼兒濕疹,通常會選用前兩種。當需要比尤卓爾更弱的激素時,可以用溫和無刺激的潤膚霜來稀釋尤卓爾,可以1:1或最低4:1來稀釋。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時,癥狀消失就可以停藥。治療寶寶濕疹,主張去正規醫院就診,在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指導下按治療指南使用藥品。
腹瀉
涉及問題:秋季腹瀉有什么癥狀表現?不吃藥可以好嗎?
如何做:腹瀉分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如腸套疊),感染性腹瀉又分細菌性的和病毒性的,60%的幼兒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以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為主。因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高發于秋季,因此又稱為“秋季腹瀉”。秋季腹瀉最早表現可能是發燒,隨后先吐后瀉,在發病的6小時內快速脫水,一天拉五六次,多的達十幾次,表現為清水樣或蛋花湯樣大便,便中無血。秋季腹瀉常影響5歲以下幼兒,1歲以下寶寶高發,如能正確護理、及時糾正脫水,一般5到7天后可自愈。秋季腹瀉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之類的藥物。嘔吐一般也不建議使用止吐藥,除非嘔吐不止才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提倡支持療法,及時補充因嘔吐或排便而丟失的電解質和水分,應及時使用口服補液鹽。另外,48小時內開始補充益生菌和具有吸附作用的止瀉劑如蒙脫石散,有一定縮短病程的作用。口服補液鹽里除了含鈉、鉀等鹽離子外,還含有葡萄糖,是按一定比例調配的,藥店和醫院藥房都可以買到。對于成品口服補液鹽,要嚴格按說明書要求的加水量調配溶液,過濃和過稀都不利于糾正脫水,現喝現配。
當腹瀉伴有下列情況時需及時就醫:1.寶寶年齡小于六個月,或者寶寶體重小于八公斤;2.有早產史或慢性病;3.小于三個月的寶寶體溫大于38度;4.便中見血;5.持續嘔吐;6.六個小時內無尿,哭時無淚;7.口服補液鹽喂不進去或沒有效果;8.孩子的精神狀態改變,如嗜睡等;9.腹瀉癥狀超過七天仍不見好轉。文/本報記者 李文
受訪專家
陳永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受訪專家
冀連梅——北京和睦家康復醫院藥房主任 資深藥師
下一篇:兒童意外傷害四成是跌落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2歲5歲每天最多兩杯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