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同性性行為
青春期早期性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同性的親密關系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孩子會有一個關系特別親密的同性朋友,兩個孩子在情感上相互依戀,甚至有身體的親密接觸:親吻、撫摸性器官,獲得性感受,這是同性的性行為,不是同性戀。這段同性親密關系的意義在于讓孩子練習如何經營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關系,這也是早練的一個重要階段。在經歷這個階段后,孩子會開始將目光轉向異性,帶著經營親密關系的經驗開始與異性交往。
如果孩子與異性的交往受到成人阻止,孩子便持續在這段同性親密關系中,滿足青春期情感和性的需求,如果同性親密關系持續到成年后,孩子錯失了發展與異性親密關系的時機,已經適應了同性親密關系中的情感模式和性活動模式,孩子有發展成為同性戀的可能。
現實中,父母和教師都極力阻礙孩子與異性的正常接觸,孩子們也在成人的壓力下放棄了情感正常發展的需求,要么壓制自己生命本能的發展,做父母和老師眼中的乖孩子,要么轉向保持同性的親密關系,讓自己的生命本能扭曲。還有部分孩子就像我前面提到懷孕后被逼離校的16歲女孩,這些孩子在與異性交往中受到傷害后,也轉入尋求與同性的親密關系,以此逃避與異性發展親密關系帶來的傷害。
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孩子們并不理解青春期同性親密關系這一發展階段,當孩子進入這一發展階段后,孩子們會認為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是同性戀,給自己貼上了同性戀的標簽。部分孩子認為這是“時髦”,于是紛紛效仿。我到一所小學給六年級孩子上課,一個12歲的女孩下課后與我聊天,問我知不知道同性戀網站,她還告訴我很多小學生都知道這樣的網站,網站有大量關于同性戀的漫畫和小說,有的同學甚至注冊成為這些同性戀網站的會員。
受社會輿論的影響,一些孩子在同性親密關系中認為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是“變態”,于是陷入對“同性戀”恐懼和自責中不能夠自拔,還有的孩子不理解同性親密關系只是異性親密關系的前期階段,對同性朋友的移情別戀反復糾纏,使自己的情感發展陷入了危機。我們來看男孩A的故事。
男孩A,初中三年級的時候與班里的一名男生B的關系親密,在同學眼里他們是最要好的朋友。A對B的情感日漸深厚,他們發生了幾次親密的性接觸,A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并非常接納自己與B的同性性關系。這樣的關系持續了一年后,B漸漸疏遠了A,與班里的一個女孩關系火熱起來,B的移情別戀讓A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中,他認為自己被拋棄了。
A和B都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重點高中,A希望B繼續保持他們的關系,但B拒絕了。A在高中的學習生活就在這樣的情感掙扎中度過,他的學習成績因此受到極大影響,高中畢業時沒有考上大學。父母將A送到一所住宿制學校復讀一年。A進入學校后一個月便失蹤,兩周后在一家小旅館中割腕自殺,被旅館工作人員發現后送到醫院救治, 后來A又發生了兩次失蹤并割腕自殺。復讀一年就在這樣反復失蹤和自殺中度過。后來,A不再求學了,直接來到精神病醫院主動要求住院治療,目前一直住在精神病院里。他每天過得很平靜,A說沒有人能夠治好他的病,但他不會離開精神病院。 A的父母為孩子的將來憂心忡忡。
住進精神病院便是A最好的解脫方式。在A的潛意識中,“精神病人做出變態的事情便是可以的了”,這是A解脫自己是“同性戀”的最好方式。另外,住進精神病院后,A的人際交往得到了“合理化”的退縮,不再與同齡人交往,這樣自己不會再受到傷害,這是A的自我保護機制。
下一篇:正確應對孩子的性傷害事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應對網絡中的性信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