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Q:我的兒子小明上小學后,老師反映他特別好動,上課時東張西望,時常走神,愛搞小動作,回家后也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小明究竟是頑皮好動還是多動癥?
———焦急的媽媽
A: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少年心理行為研究室主任、主任醫師戚元麗表示,兒童好動是天性,他們通過觀察、模仿、玩耍、游戲甚至爭吵來了解、適應這個世界,而“頑皮好動”只是某些孩子的個性而已。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是最常見的兒童少年時期的心理行為疾病。通常起病于6歲以前,學齡期癥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步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多動癥不是不良教養的結果,也不是孩子任性、不聽話的結果。科學研究證明,它和中樞神經功能失調有關,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多動癥的孩子與頑皮多動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戚元麗說,多動癥兒童的多動行為往往沒有目的性,較沖動,且雜亂,有始無終。頑皮兒童的行動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計劃及安排;“頑皮好動”的兒童常常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具有選擇性,比如在嚴肅陌生的環境中,頑皮兒童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會胡鬧。多動癥兒童卻無此自制能力,他們的“多動”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是沒有選擇性的,不論什么場合都不能使其安靜下來,全神貫注,他們都會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
總之,多動癥兒童的主要特征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多動、沖動、行為唐突、不顧后果。當發現孩子時常有這些表現,且持續時間達半年之久,特別是在兩個以上的不同場合都會做出不合適的舉動,但他們無法控制,則應盡早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戚元麗表示:“最好能在孩子上小學前發現并干預多動癥,這樣對孩子的學習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影響會小很多?!睋私?,多動癥的兒童可能伴有對立違抗障礙、焦慮癥、抑郁癥、失眠或品行問題等,所以在診斷多動癥的同時也要排查其他心理疾病。
確診“多動癥”后,為了不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醫生往往不會對孩子明言病情,只會就患兒的具體行為、學習或社交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并給孩子提供傾訴的時間。
下一篇:孩子撒謊需要區別對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招讓孩子學會“獨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