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培優班里,孩子認真聽話;在學校課堂,他卻成了“搗蛋王”。對于孩子的這種“兩面派”現象,武昌區某優質小學蔡老師頗為憂慮。
蔡老師是該校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她介紹,班級有名男孩叫輝輝(化名),其父母對他教育很嚴格,為他安排了周密的培優計劃。從三年級開始,輝輝每周有四天晚上在校外培訓語文、數學、英語,周末也只有一天休息。輝輝的媽媽說,輝輝在培優時很聽話,布置的作業也都能認真完成。
而在學校,輝輝卻有些讓蔡老師感到頭疼。“上課時,他喜歡做小動作,比如扯扯前面同學的衣服、找同桌說話,影響到了課堂秩序;布置的作業,他完成時也‘打折扣’,有時沒做,還故意說作業本掉在家里了。”蔡老師說,批評輝輝時,他經常帶著哭腔抱怨培優太累,沒有時間做作業。“跟輝輝母親談起兒子在學校的表現時,她竟然不相信孩子是課堂‘搗蛋王’。”蔡老師后來了解到原因:輝輝的父親特別嚴厲,奉行的是“棍棒教育”,輝輝在家自然很聽話;而在校外培優,有母親監督,他也不敢偷懶。因此,學校就成了他唯一的“放松地”。
蔡老師說,最近幾年,自己所帶班級,總有幾名像輝輝這樣的“兩面派”學生,讓她既同情又憂心,“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讓孩子過度培優,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余家頭小學校長夏艷蓉認為,如果孩子太過壓抑,甚至養成了“兩面派”的個性,就背離了家長的教育初衷。信奉“打壓式”教育的家長,不要一味強迫孩子學習,應多給他們一些空間。
下一篇:愛美,母女為“衣”沖突不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禮儀缺失造就“兩面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