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首先家長要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有所了解,這樣你就不會面對小小"破壞狂"不知所措了。
孩子在六七個月時,開始對因果關系特別感興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玩湯匙。當孩子手拿湯匙時,會咬一咬、敲一敲,下一步就是把它扔到地上;你拾給他,他等一下又會把它扔掉。孩子的這些舉動,并非故意要惹你生氣,其實他已開始探究事情的因果關系。
孩子到一歲時,已經能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比如說:你會知道按墻上的電燈開關,電燈會亮;玩具小狗上了發條才會走。通常孩子到兩歲的時候,就能從結果推想原因了,這種能力是靠著一次又一次的學習累積而成的。所以,當孩子對某些事物一再嘗試,或將家里搞得一團糟時,家長先別生氣,因為對一歲的寶寶而言,這正是學習的最佳環境。
既然"扔東西"是這階段孩子正常的行為,作父母的就不必為此沮喪、發脾氣,反而要為孩子準備一些扔不壞的東西,充分滿足孩子扔東西的欲望。您可先將家中不能扔的東西收拾好,再設計一些活動,如:準備一籃大大小小、硬的軟的球,讓孩子盡情地、有目標地扔,訓練他的控制和協調能力。
孩子一再重復的實驗行為,對父母的耐心的確是一大考驗。不過父母必須了解,如果僅僅為了維持一絲不亂的環境而處處限制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澆滅孩子對事物的好奇與興趣。
給年輕父母一點建議:讓孩子自由且安全地探索、發現與學習,只要保持環境的安全與清潔,混亂一點又何妨?
下一篇:怎么對孩子說“不”更有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任性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