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清晨,鳥兒在窗外不停地鳴囀,野鴨在公園的湖面靜靜游弋,枝頭上是白鷺優雅的身影……我們的城市因為有了這些快樂的小精靈,而變得充滿生機。
愛自然、愛鳥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素質,鼓勵孩子從小就嘗試著和鳥兒交朋友吧,用心探索身邊的自然之美。
素質1:觀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科學素養
在野生動物離我們越來越遠的今天,帶孩子到山林、湖沼、綠地或者動物園,尋找各種鳥類的蹤跡,觀察它們的外形、姿態、行為方式、棲息環境,不僅能欣賞到它們絢麗的羽毛、婉轉的鳴唱,更可以將自身融入自然,感受大自然賜予的歡欣和喜悅。
☆親子活動1:傾聽小鳥歌唱
清晨,鳥兒活動最為頻繁。選一個晴朗的清晨,帶著孩子一塊去花園里傾聽小鳥的歌唱。
準備:
1。媽媽可以事先錄制或從網上搜集一些鳥兒的鳴叫聲,放在MP3里。
2。穿上接近環境色的衣服,如綠、藍、灰、褐、土黃等(避免紅、橙、黃、白等鮮艷的色彩),準備出發。
步驟:
1。出門前,先讓孩子聽聽MP3里的鳥叫聲,好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如“喳喳、喳喳”群鳥喧鬧的聲音是麻雀們的;“布谷、布谷”,是布谷鳥發出的;“咕咕、咕咕”是老斑鳩的聲音;“呱呱、呱呱”那是野鴨在叫。
2。到綠地或公園之后,一邊和孩子安靜地散步,一邊讓他傾聽鳥兒的鳴叫。有條件的話,媽媽還可以把鳥兒鳴叫的聲音錄下來。
3。帶孩子到附近的花鳥市場,或者遛鳥人集中的地方,傾聽籠養鳥美妙的歌聲和鳥聲,或許鸚鵡、八哥的學舌更能引起孩子的強烈興趣。
4。回家后,把錄下的聲音放給孩子聽,鞏固記憶。
☆親子活動2:認識熟悉的小鳥
小小觀鳥愛好者可以從觀察身邊熟悉的小鳥開始,培養觀察能力,增長鳥類的知識。
準備:
1。同樣是接近環境色的著裝;一頂遮陽的帽子(可保護眼睛不受陽光的刺激);數碼相機(關閉閃光燈);最好攜帶一架8倍的望遠鏡。
2。爸爸事先設計好觀鳥路線,媽媽和孩子負責采購一些食物、飲料等。
步驟:
1。出發前,最好和孩子一起先了解一些鳥類的常識,如:喜鵲的嘴巴長得尖尖的、身體大部分為黑色或藍色,腹部為白色;黃鸝的身體呈黃色,頭后面為黑色,嘴巴是淡紅色的……這些知識可以從網上下載,也可從鳥類百科知識圖譜上獲知。
2。到達目的地后,就可以“守株待鳥”,開始觀察了。可以先從容易觀察的天鵝、鷺鳥等大型鳥類開始,引導孩子觀察它們的外形、身體的顏色,是如何游泳、捕食和休息的,等等。
3。再觀察稍小型的鴨子、鴛鴦,它們是如何戲水、如何梳理羽毛、如何捕食的?它們會叫嗎?鳴叫的聲音是什么樣的,等等。
4。最后觀察那些隱藏在樹上的小鳥,此時爸爸可以用望遠鏡觀察,找到后再讓孩子看,試一下,孩子是否能找到書本上見過的那些小鳥。在觀鳥的過程中,教育孩子保護鳥兒,和鳥兒做朋友,并由此培養他善待動物的愛心。
小提示:
1。在觀鳥時,盡量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響,以免打擾到鳥兒。
2。不以口哨、擊掌等手段刺激鳥類。
3。雙筒望遠鏡最好要有可掛在頸上的帶子。千萬不要舉著望遠鏡對太陽觀看,以防傷及眼睛。
素質2:喂鳥——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讓孩子動手“做”、動腦“想”。觀察和實驗是自然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孩子通過觀察、動手和實驗,利用多種感官直接感知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增強直觀經驗,有利于掌握知識并且提高各種能力。
☆親子活動:喂鳥
鳥類多數以昆蟲為食,是農田、果園中多種害蟲的天敵和克星。不過,有些鳥比如麻雀,為了適應城市環境,它們吃的食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準備:
1。一架相機。
2。一只塑料袋,袋子里放一些你能想到的麻雀愛吃的食物,如米飯、瓜子仁、吃剩的水果等。
3。一塊較大的塑料布(1米見方即可)。
步驟:
1。選一處較安靜的花園,最好有麻雀們經常在那里開“晨會”和“晚會”。
2。到達花園后,將塑料布鋪在草地上,把攜帶的食物放到上面。
3。在麻雀吃之前,對著布上食物拍照,悄悄離開一段距離,從旁觀察;等麻雀們飽餐一段時間后,再拍一張照。
4。和孩子一起來比對,看看麻雀到底愛吃哪些食物。
5。此外,還可以捉一些小蟲子放在塑料布上,觀察麻雀是否吃它們。
素質3:愛心體現——給鳥兒安個家
春天,我們時常看見鳥兒銜著樹葉、樹枝和草飛來飛去,忙著搭建鳥巢。為什么它們要辛辛苦苦地筑巢呢?原來,鳥巢對大多數鳥類來說是繁殖后代的“產房”。 在“愛鳥周”期間,通常會舉行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懸掛人工鳥巢、觀鳥、圖片展等。那么,我們也來做一只鳥巢,給鳥兒安個家,好不好?
☆親子活動1:做一個鳥巢
準備:
準備一把美工刀,干凈的容器一只,一些樹葉、稻草等。
步驟:
1。鳥巢的設計和制作必須考慮到堅固耐用、制作簡單和取材方便,家里盛裝食油的大塑料筒,油用完了,洗干凈,正好可以加工一番。
2。爸爸用美工刀在塑料筒上挖個洞,注意:洞到大小一般為12×12(厘米)。
3. 鳥巢內可放少量稻草、樹葉等,外面可涂些與樹干顏色相似的泥土。
☆親子活動2:懸掛鳥巢
有了鳥巢,掛到樹上,鳥兒就會住進來嗎?不是這樣的。鳥對居住和繁殖環境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一些鳥巢掛了之后永遠也不會有鳥愿意居住,就是因為懸掛不當之故。
目標:
培養孩子細心、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探索科學的初步能力。
步驟:
1。懸掛人工巢箱要選擇較隱蔽的樹木,盡量避免人聲嘈雜的地方。可在樹林深處或果園、庭院的喬木上(以闊葉樹為好)。懸掛高度一般為5~7米。
2。要注意所掛巢箱須與樹干垂直或稍向前傾斜,最好使入口向陽但要背風。
3。掛鳥巢的時間最好選在三四月份。
4。鳥巢掛上之后,記錄鳥巢懸掛的位置、高度、方向,可觀察鳥的進出巢時間、次數、種類、鳥名,有無產卵、產卵時間和孵化時間,幼鳥何時起飛及數量多少。觀察一定要隱蔽,應該注意經常定點、定時,避免被鳥發現。
拓展小實驗
尋找天然的鳥巢,和人工鳥巢進行對比,看看它們的異同點。
相關報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轉轉
大自然的游戲讓孩子更健康
春暖花開讓孩子愛上大自然
大自然賜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大自然是教育孩子最好資源
下一篇:聰明父母只需教孩子三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玩游戲培養孩子記憶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